第117章 參觀納城小學(1 / 2)

有系統就是牛逼啊!

如果沒有系統的話,別的不說,就單單收割麥子一樣就能要了人的命!

用人力割麥子是那麼容易嗎?

然後再將麥子脫粒,再將麥子打成麵粉,這裡面是海量的人力!

這就好比後世開發內三江平原的1億畝耕地,國家動用了35萬人和海量的牲畜,外加在剛剛建國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還給調撥了幾百輛拖拉機。

就算是這樣,也花了整整10年,才將1億畝耕地開墾完畢。

這要是沒有系統,想開發遠北簡直太難了!

如果沒有系統,想要做到輕鬆開發,除非是2000年後的農業機械水平,因為那時一個人便可輕鬆耕種大片土地!

“嗯,不錯。”

朱桂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一次秋收結束,他一次性就可以收穫800萬單位糧食了。

最初他春季,開發了2.2萬單位耕地,後來零星陸續他又開發了一些,才有了800萬單位糧食收入。

春季的時候,還以為這是天文數字,然而隨著他的實力不斷壯大,人口不斷增多,似乎糧食也不是十分驚人!

但也不能說少!

即便是對於現在的朱桂,800萬單位糧食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參觀完秋收之後,朱桂又在於謙的陪同下參觀學校。

校方舉辦了一場升旗活動,然後朱桂又登臺給同學們講話。

雖然這是一所小學,但卻不只有小朋友,還有很多成年的小學生。

朱桂所建設的小學,都是系統贈送的現代化小學,是系統融合後世教育和古代教育而產生的學校。

不過,這還是學校建立之後,朱桂第一次實地參觀學校呢。

他首先檢視了學校課程,算是古今結合。

古代的一些內容,又結合了後世小學和中學的內容。

教學科目一共分為五科,分別是:數學,語文,經文,自然,體育。

數學並不是完全照搬後世中小學數學,而是結合了華夏古代九章算術等數學理論,重新定義的數學。

前世大量外國詞彙,也在新定義的數學課本中不見了,轉而都變成了華夏古代詞彙。

而華夏古代沒有的數學內容,又直接被填充其中。

算是非常完備了。

而朱桂看了一下數字,也是被改良過的阿拉伯數字,在這裡被稱為“角數”。

改良的原理就是1就是一個角,2就是兩個角,3就是三個角,以此類推。

這樣他們的簡化寫法,都可以一筆寫成,似乎比原本的阿拉伯數字還方便了。

而各種運算子號,還有標點符號也進行了中文化改革。

後世中文標點,英文標點,數學標點,等各個類別的標點。

在這個時空進行了很好的統一。

而至於語文,主要是普通話的普及,以及文字的普及。

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用白話體書寫,當然,文章中不會出現‘汽車樓房’等聽不懂的字眼,都是這個時代人所能知曉的事物,但書寫文體卻是用的白話。

而所用的文字,那自然是繁體中文!

這一點也讓朱桂感嘆系統貼心,沒有給他搞出簡體字來。

要知道,大明跟後世的大清可不同,後世大清識字率僅有不到1%!

而大明的識字率高達20%。

別的不說,就算是大明末期,衛所百姓都苦成那樣了,孩子們仍然都識幾個字。

因為每一個千戶所內,都有一座公辦學堂,免費教授1000戶的孩子。

所以孩子們多少都識點字。

如果朱桂在這個時代普及簡體中文,那將直接被打臉!

你等於直接讓大明原本20%的識字人口,全部放棄他們本來所認識的字,這完全是違背科學規律的!

簡體中文的最大好處就是書寫方便,他的筆畫比較少。

但他也有缺點,那就是造成了文化斷層。

試想一下,當學習簡體中文的人,拿過一本古代書籍的時候,他能看得懂嗎?

這不是自己把自己的文化給折斷了嗎!

而簡體中文的方便快捷,也僅體現了幾十年而已。

幾十年後人就不再是用手書寫了,而是改用打字。

打字的時候,無論它是簡體還是繁體,速度是一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