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夠承受得住30度的環境下一直活動嗎?
應該不會吧,因為會出汗,會發熱,會難受。
更何況直到中午為止氣溫都會漸漸上升。
所以,街上沒什麼人行走也很正常了,更何況今天是星期六的上午。
在這個時代,人們的娛樂活動大多集中在“集中”上,這不是繞口令。
這只是客觀事實而已,因為所以原先被認為是“不集中”的活動大多已經消亡了。或者,這些消亡了的活動被匯入到了“集中化”了的活動中去。這算是所謂的“獲得了新的活力”?恐怕只有30年的社會學家們會這樣想吧。現在的社會學家只不過是管轄機構的傀儡,或者他們的對手。
,!
在這二者之間的,只不過是隨處可見的市民們罷了。
畢竟是自動智慧化技術的時代了嘛,智慧裝置的超廣泛普及之下,還有什麼微小的存在是微小的?
就連都市傳說都成為了公開的、科學的事情了。
因為沒有人會當真,因為人們見識過更加恐怖的現實。
但人們真的會重新感到恐懼的吧?否則,封建時代數千年的恐怖,早該讓人類無懼一切了。
就比如說現在的街道。
你會對街上行走的人感到恐懼?那你只不過是因為害怕與他人的接觸,即使這接觸是最微小的“看到臉龐”這種程度。不過,如果有人真的很“熱情”、很“友善”的想要知道大多數人的詳情的話,
那他/她一定會感到無邊的恐懼,因為總有一些人,這種詳情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這裡有一個年輕的女人在石磚鋪就的路上行走著,她穿著隨處可見的衣服,長著隨處可見的臉,神情也是隨處可見的在路上一定會見到的“撲克臉”……不會真有人以為自己走路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很好看吧?你又不是呼朋喚友的走著,而是自己一個人罷了。
這個女人的目的地是哪裡?我們不知道,但她的視線沒有絲毫的變化……她一直只看著前方。
真的會有人走路時不看四周,哪怕是眼角瞟到?
不可能有這樣的人,那一定不是人吧。人類的意志做不到這麼高的專注度。
她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等待紅燈變成綠燈。雖然現在並沒有什麼車經過這個路口,可這不可撼動的交通規則依然要求紅綠燈的時間一樣……不過那是其他地方,在淵尾市這樣的“先進智慧城市”,紅綠燈的時間會隨著車與人的數量改變而改變,因此她很快就得到了踏上斑馬線的機會。
多虧了自動智慧化技術帶來的生產能力,支撐起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能夠被負擔的起了。
於是她邁步走到斑馬線上。
這個路口不是很大,從這一端到對面一端大約也就15米左右,對於一個成年人……不,對於一個14歲以上40歲以下的青年來說,即使以最慢的走路速度也不需要半分鐘。
但意外總會發生,而且意外發生的時候是不需要合理的邏輯和理由的,否則就不是意外了。
換一種想法,也許這些意外的本身邏輯再怎麼不符合常理,也許那才是最合理的邏輯和理由也說不準吧?就比如說出車禍的人,一定是因為在那個時間走到了那個位置,所以才發生車禍的,
否則就只是失控的汽車,就只是司機自己開車失誤罷了……也許同時也是自動駕駛的問題?不過現在自動駕駛的普及率並不高,很多人只把它當成駕駛時的“助理”一類的東西而已。
所以,車禍發生了,而且是符合邏輯的,因為她那個時刻就待在斑馬線的那個位置,並不是因為什麼別的事情,也不是因為什麼別的原因。
就因為事件本身存在,所以一系列邏輯都是可以找得到的,儘管不符合常理。但常理本身也是邏輯。
車子的速度並不快,似乎是因為看見紅燈後剎車不及時所以才超出了界線。
但速度再不快,剎車也是不及時的。即便加上了最好的剎車技術,這個剎車時刻也太晚了,晚到不足以在撞到她之前讓車完全停下。
終究還是硬生生的撞到了人。
硬生生這個說法可能不太對,因為車輛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它沒有觸覺自然也就不可能知道撞到人的那一刻究竟是什麼感覺。是硬的骨骼?還是軟的肉體?
這些都無所謂,畢竟司機在那一刻閉上了眼,路人沒人看向那個地方。
不對,司機在撞人的那一刻真的會閉上眼睛,選擇逃避這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