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然而卻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陷入了困境。
市委市政府內部也在不斷地反思與探討,試圖尋找突破的方向和方法。
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還是缺乏創新的發展思路?亦或是在招商引資、營商環境最佳化等方面存在不足?這些問題猶如一團亂麻,亟待他們去梳理和解決!
蘇靜瀾也不是沒研究過西海市的經濟,想要崛起不是一般的難,只能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團結帶領全市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找準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才有可能逐步扭轉當前的不利局面。
不過說來容易,做起來不是一般的難。
聽完白為民的彙報,蘇靜瀾緩緩起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窗前,靜靜地凝視著外面的景色,然而她的思緒卻早已飄遠,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個人的名字 —— 張揚。
上次田華前來彙報,提及張揚打算讓汪巡接任副書記一職,方佳怡擔任常務副鎮長,蘇靜瀾當時並未點頭應允。
畢竟在體制內,人事任免有著既定的規則和程式,張揚雖身為鎮長,但尚未擔任書記職務,按照常規來說,他僅有建議的權力,像這樣關鍵崗位的人事安排,還輪不到他深度參與決策。
在官場中,鎮長如果在幹部提拔這件事上 “搶風頭”,越過了自己的職權範圍,試圖主導原本屬於書記職責範疇內的人事任免決策,這無疑會打破官場中微妙的權力平衡,引發一系列複雜的矛盾和問題。
從權力架構的角度來看,書記作為地方黨組織的一把手,在幹部任用方面往往擁有著關鍵的話語權和決策權,這是基於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和集體決策機制所賦予的權力。
而鎮長主要負責政府的行政事務執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推動工作。
當鎮長插手幹部提拔事宜時,首先衝擊的是這種既定的權力分配秩序,書記可能會認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進而對鎮長產生不滿和警惕情緒,兩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會迅速變得緊張起來。
可以說,張揚搶了白為民的活。
不過蘇靜瀾對白為民沒有任何好感,對方跟閻浩波攪合的太深,未來閻浩波出事兒,白為民沒個跑。
所以哪怕白為民的建議,她也不會聽。
白為民不是沒有建議,他建議常委副鎮長王興業接替縣委副書記。
只是被蘇靜瀾拒絕了。
她的最初想法是從縣委機關挑選一位經驗豐富、行事穩重的幹部下到基層去歷練一番,藉此機會為基層領導班子注入新的活力和專業素養,同時也能讓縣委機關的幹部得到全方位的鍛鍊和成長。
然而,如今的情況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張揚在短短上任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就為白山鎮拉來了高達 3000 萬的投資,成功吸引三家玩具廠落戶,這一驚人之舉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整個青陽縣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所展現出的卓越的經濟發展才能和果敢的行動力,讓蘇靜瀾對他刮目相看,不得不重新審視之前的人事安排計劃。
蘇靜瀾心想,既然張揚憑藉自己的實力放了這麼個大衛星,為白山鎮乃至整個青陽縣的經濟發展做出瞭如此突出的貢獻,那自己也不介意給他一點甜頭,滿足他在人事安排上的部分訴求。
這不僅僅是對張揚個人能力的一種認可和獎勵,更是向全縣幹部釋放出一個強烈的訊號。
在青陽縣,只要你有真才實學,能夠實實在在地做出成績,為地方的發展經濟添磚加瓦,她蘇靜瀾絕對不會吝嗇提拔的機會。
一定會讓有能力者在合適的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讓他們的才華得以充分施展,讓他們的努力得到應有的回報。
這一舉動對於蘇靜瀾而言,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和突破。
她深知在傳統的幹部任用體系中,存在著一定的保守性和侷限性,有時候可能會因為過於遵循既定的規則而忽略了那些真正具有潛力和創新精神的幹部。
透過這次對張揚的支援和對人事安排的靈活調整,她希望能夠打破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激發全縣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奮勇爭先的工作氛圍,讓青陽縣的幹部們明白,在發展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比實實在在的成績更有說服力,只要你敢於拼搏、勇於創新,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獲得晉升的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小羅,把田部長叫來。”蘇靜瀾回到辦公桌前,叫來羅曉。
“好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