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非洲這片土地所面臨的困境不僅僅是當下的物資匱乏,更是長期的發展滯後和貧困迴圈。“我們得想辦法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而不僅僅是依靠外部的援助。”姚巖對王部長說道。
王部長沉思片刻,“你說得對,我們回去得好好規劃一下後續的培訓和教育支援計劃。”
經過幾個小時的忙碌,以物易物的初步工作終於完成。姚巖和王部長稍作休息,便開始與當地的領導和長老們商討未來的合作方向。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交流,能夠幫助你們建立起自己的農業體系和手工業產業。”王部長真誠地說道。
一位年長的長老感慨地說:“感謝你們的幫助,但我們缺乏技術和知識,不知道從何做起。”
姚巖接著說道:“我們會派專家來指導,提供必要的培訓和裝置。但關鍵還是要靠你們自己的努力和決心。”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姚巖和王部長深入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資源狀況,為制定更精準的援助計劃收集資訊。他們走過一片片乾涸的農田,考察了當地的礦產資源,與村民們交流生活的困難和期望。
一個星期後,姚巖和王部長準備離開這個營地,前往其他地區繼續他們的援助之旅。臨行前,當地居民紛紛前來送行,眼神中充滿了感激和期待。
姚巖看著那些充滿渴望的眼神,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的改變。
他們登上飛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一路上,風景依舊是乾旱和貧瘠,但姚巖的心中卻充滿了希望。
水源稀缺,疾病橫行,孩子們因為營養不良而顯得格外瘦小。
姚巖和王部長沒有片刻休息,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他們組織醫療團隊為患病的居民進行診治,分發藥品和衛生用品,同時開始籌備新的物資交換活動。
在這個營地,他們遇到了更大的挑戰。由於長期的貧困和閉塞,當地居民對以物易物的方式存在疑慮和牴觸情緒。他們族群有大量的黃金。
“為什麼我們要用自己的東西去換?你們就應該免費幫助我們”一個年輕人激動地說道。
姚巖耐心地解釋道:“這不是剝削,而是一種合作。我們提供物資幫助你們度過難關,但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勞動和資源,為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
經過多次的溝通和解釋,居民們的態度逐漸有所轉變。他們開始積極參與到以物易物的活動中來,用自己的農產品,黃金和寶石換取急需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