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睿智,與之共商國事。於是,唐高宗漸漸習慣了大事小事都要與她商議的習慣。
遺憾的是,高宗李治的身體每況愈下。武則天一面細心照顧著丈夫,一面不動聲色地握緊權柄。高宗有時清醒過來,望著身邊的武則天,心中充滿了矛盾。他怎能不知道她的野心?但又割捨不下對她的那份感情,以及這麼多年來與她共同理政的依賴。
最終,高宗在糾結與無奈中英年早逝,而武則天離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又近了一步。
唐高宗李治離去後,唐朝的歷史仿若陷入了一場風暴。太子李顯登基,號唐中宗。但隨著唐中宗與武則天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宮廷的寧靜瞬間被擊碎。在兩股勢力持續較勁之際,武則天當機立斷,率先發難,廢黜中宗李顯為廬陵王,改立其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此舉不僅昭示著唐朝歷史的新轉折,也暗示著武則天即將邁向權力的巔峰。
唐高宗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意義重大的改革和決策,這些舉措對唐朝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但貞觀二十三年,高宗李治即位之初,皇權實則為其舅父長孫無忌所掌握。面對關隴貴族對朝政的把控,李治內心漸生不滿,遂暗中籌謀奪回權力。不久,他便覓得關鍵盟友,即日後的武則天。那時,身為太宗才人的武媚娘,於太宗駕崩後被迫入感業寺為尼。李治藉由某些手段將其重新迎回宮廷,成為他的重要助力。
為削弱關隴世家的權勢,李治與武媚娘決意先從宮廷內部入手,提議廢黜當時的皇后王氏,而立武媚娘為後。此議引發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朝堂保守派大臣們的強烈抵制。這使高宗深知,必須採取更為果敢的行動。故而在隨後的數年裡,二人齊心協力,在朝廷中構建起全新的政治聯盟,逐步消解了舊勢力的影響。
至永徽六年(公元 655 年),高宗已然能夠掌控朝堂局勢,終成功廢黜王皇后,且將包括長孫無忌在內的諸多老臣或罷黜或流放。此等一系列舉措,不僅昭示著高宗已然完全掌控了皇權,更為其推行新政掃除了障礙。透過這般努力,高宗得以實行自己的治國理念,鞏固了中央集權,也為唐朝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總而言之,雖然高宗即位之初,處於其父李世民的耀眼光芒籠罩之下,略顯黯淡,但憑藉自身的智慧與謀略,逐步收回皇權,更借一系列改革推動了國家的穩定與發展,他的貢獻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