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臨危登基:唐肅宗面臨的挑戰(下)(2 / 3)

了虔誠的禮拜儀式。佛舍利在皇宮內被供奉了超過兩個月後,又被送回法門寺安放。為了表達對佛祖的敬意,肅宗賜下了精美的瑟瑟像一套、各種金銀器具,並且將自己的頭髮與玉簡及珍貴的瑟瑟珠串成一串,以及一件金襴袈裟和沉香、檀香等共計300兩的香料一同供入地宮,以此來彰顯他對佛法的崇敬之心和對健康的祈願。

歷史評價

唐肅宗李亨的一生充滿了起伏波折。出生時就險些遭遇不測,幼年和少年時期又目睹了宮廷內的紛爭與權力鬥爭。成年後,唐肅宗見證了大唐帝國從繁榮逐漸走向衰落。安史之亂的動盪局勢,為他提供了一個展現領導才能的機會。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肅宗主要專注於兩個方面:一是組織軍事行動平定叛亂,收復兩京並消滅叛軍;二是處理與退位後的太上皇唐玄宗之間的關係,以確保南北兩地的政治穩定。儘管他努力奮鬥,但最終未能徹底平定叛亂,壯志未酬。

總的來說,唐肅宗是一位在亂世中即位的皇帝。他繼承了天寶盛世的遺產,在致力於平息叛亂的同時,也試圖解決政治和經濟體系中的問題,為王朝的未來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然而,由於唐肅宗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平叛中,因此對後宮和宦官勢力的擴張未能及時有效的控制,從而給安史之亂後的國家重建帶來了隱患。

胡寅對唐肅宗的評價:

1 日食是一種重大的天象變化,而日全食則更為罕見和重要。唐肅宗起初心志清明,立志平定禍亂,並沒有沉迷於酒色的記錄。然而,天象卻顯示瞭如此嚴重的警示,這是為什麼呢?作為一個君主,最重要的品德莫過於孝順父母、無慾無求以及能夠明辨君子與小人。可惜的是,唐肅宗在危機中奪取皇位,未能盡孝道;寵愛張良娣,導致家庭內部的混亂;任用李輔國,最終害死了自己的賢能兒子,讓李泌感到不安而離去,導致正直的人遠離,奸佞之人得勢。因此,他的功業未能完成,父子關係破裂,自身也未能善終。這三點正是上天給人的警示,絲毫沒有誇大。

2 肅宗在位八年,自從李泌離開後,朝廷的命令幾乎都出自李輔國之手,皇帝自己做出決定的事情只佔十分之一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唐肅宗雖然對李輔國的行為不滿,但無法將其除去。他知道皇后張氏專權,但也無可奈何。他像被宦官和強勢的女人控制一樣,處於困境之中,最終因驚嚇於亂兵而亡。由於受制於兩位大宦官且從一開始就未能糾正這種情況,說他是唐朝復興的關鍵人物,真的能與夏朝的少康、周朝的宣王或是漢朝的光武帝相提並論嗎?

愛新覺羅·弘曆的評價:

他引用孟子的話:“德慧術智存乎疢疾”,意指美德與智慧常在困境中孕育。唐肅宗為太子時,身處楊國忠和李林甫的權謀之中,本當藉此磨練心志。然而,即位後,他未能擺脫宦官和妃嬪的紛爭,重蹈覆轍,既未能保護自己的兒子,也未能妥善處理與父親玄宗的關係。這讓人不禁質疑,是否如古人所說,“下愚不移”,即便歷經困苦,也無法改變其本質上的不足。

《新唐書》:

在天寶之亂時,大叛亂突然爆發,皇帝被迫逃離京城。這時,肅宗作為皇太子負責指揮軍隊討伐叛軍,確實履行了他的職責。但相比之下,僖宗時期,唐朝的威望和德政仍然深入人心,國家制度尚未崩潰。僖宗在四川避難時,各地的將領聯合起來,成功擊敗了黃巢,恢復了京城。由此可見,即使肅宗不即位為帝,也有可能平定叛亂。

《舊唐書》:

王莽篡位時,百姓仍懷念漢朝的恩德。同樣地,唐宣宗繼承了前六位聖君留下的基業,並因人民願意支援而得以號令北方,短時間內集結了大量的兵力;隨後進軍西部輔助地區,一個月內就平定了關中和隴右地區。因此,兩京再次被收復,祖廟也重新供奉上了祭品。看到唐肅宗前往四川迎接太上皇李隆基,在望賢宮表達敬意和慶祝,父子二人都非常感動,路過的行人都為之流淚。這讓人想起了古代的孝道故事,如周文王對待父親的恭敬和曾參、孝己的孝行。

然而,面對未完全消除的威脅,應該優先考慮恢復國家的策略,而不是急於舉行昇平之禮。儘管如此,最終還是依靠大臣們的努力和將軍們的忠誠,使得叛軍首領安祿山最終在三川地區被擊敗,國家重見光明。與東周平王遷都洛陽相比,唐朝的英雄們表現得更加英勇;而與東晉元帝渡江相比,唐朝的行為則顯得更加偉大。肅宗不僅迎回了親人,還恢復了國家,真是令人讚歎!

唐代重臣張說曾經提到,他見過太宗皇帝的畫像,畫中的忠王李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