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唐代宗:繼往開來的一代君主(中)(3 / 5)

處於吐蕃的威脅之下,戰略地位岌岌可危。在李豫統治時期,吐蕃每年秋季都會對唐朝邊境發起騷擾攻擊,迫使京城頻繁戒嚴,這種現象被稱為“防秋”。

面對嚴峻的邊疆形勢,郭子儀、馬璘等將領透過不懈努力逐步穩定了京西北地區的局勢,初步遏制了吐蕃的大規模入侵。特別是在大曆八年(773年),靈州、宜祿、鹽倉、百城之戰中,唐軍成功擊敗吐蕃軍隊,展示了大唐強有力的反擊能力。這些勝利不僅鞏固了邊境防線,也為唐朝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針對西南戰線的困境,李豫採取了果斷措施。廣德二年(764年),他撤免了作戰不力的西川節度使高適,並將劍南東、西川合為一道,任命黃門侍郎嚴武為新的節度使。

嚴武上任後立即展開行動,指揮有方,“破吐蕃七萬餘眾,拔當狗城”,並在同年十月奪取鹽川城,顯著改善了西南戰局,帶來了轉機。此後,西川節度使崔旰在大曆十年(775年)至十二年(777年)間多次擊敗吐蕃軍隊,進一步挫傷了吐蕃的銳氣,鞏固了唐朝在西南方向的防禦。

這一系列軍事勝利不僅增強了邊境的安全,也提升了唐朝軍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透過這些戰略調整和軍事行動,唐代宗李豫有效地應對了來自吐蕃的持續威脅,逐步扭轉了不利局面,為唐朝邊境的長期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大曆末年,隨著吐蕃內部矛盾激化和政局局面的動盪,其對外侵略活動有所減少,並開始嘗試與唐朝議和。然而,吐蕃使者帶來的和平提議往往伴隨著新的軍事挑釁,顯示出雙方關係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儘管如此,唐代宗李豫對於吐蕃請和使者時常採取扣留政策,並將戰俘發配到江、嶺地區作為刑徒奴隸,以此表達對吐蕃時常侵擾大唐邊境行為的不滿。

寶應元年(763年),李豫即位之初,回紇汗國的登裡可汗便率眾前來助戰。李豫命令御史大夫尚衡前往宣慰,並在同年十月的擊滅史朝義之戰中,回紇騎兵發揮了關鍵作用。當吐蕃入侵唐朝時,回紇拒絕與吐蕃結盟,使得唐朝北方邊境得以相對安寧。然而,回紇軍隊的行為也帶來了不少問題。諸軍會集陝州平叛時,雍王李適攜幕僚前往陝州北拜見回紇可汗,因李適不肯下拜於可汗,導致其幕僚藥子昂、李進、韋少華和魏琚遭到鞭打,其中韋少華和魏琚傷重不治。回紇人進入洛陽後,縱兵掠奪,焚燒聖善寺和白馬寺,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他們還肆意侮辱官吏,甚至在夜間帶兵闖入鴻臚寺,破壞了城門安全。

大曆三年(768年),為加強與回紇的關係,李豫派遣右散騎常侍蕭昕持節前往祭弔去世的光親可敦,並次年將僕固懷恩的幼女封為崇徽公主,嫁與回紇可汗為繼室。兵部侍郎李涵持節冊封可敦,並贈予大量綵綢。儘管當時國庫空虛,仍徵用公卿的騾馬駱駝運送禮物。宰相們在中渭橋為李涵等人餞行。回紇留在京師計程車兵繼續在坊市掠奪人口,引騎兵衝擊含光門,迫使皇城關閉。

面對這些行為,李豫僅令劉清潭前去勸止;而當回紇人搶走長安縣令邵說的馬時,有司也不敢嚴加責罰。自肅宗時期起,回紇自恃對唐朝有功,每進獻一匹馬便索要四十匹縑。每年攜帶數萬匹劣馬前來售賣,使者頻繁往來,寄宿於鴻臚寺。李豫試圖透過厚賜來感化回紇,但對方並未收斂。後來,回紇又帶來一萬匹馬,最終李豫決定購買六千匹以維持關係。

大曆十年(775年),一名回紇人在長安道上行兇,被京兆尹黎幹擒獲,但李豫卻下詔赦免了兇犯。隨後,這名回紇兇手又在東市繼續為非作歹,市人將其綁送至萬年獄,回紇首領來劫獄並砍傷獄吏,長安官民對此不堪忍受。到了大曆十三年(778年),回紇襲擊振武軍,攻陷東陘,入侵太原,並在陽曲擊敗河東節度使鮑防部。直到代州都督張光晟在羊虎谷擊敗回紇,才迫使其撤退。

總之,回紇在唐代宗李豫統治時期表現的極為驕橫,雙方關係逐漸惡化。直到唐德宗時期,這種緊張局面才開始有所改變。李豫在處理回紇事務上的寬容態度,雖然暫時緩和了局勢,但也暴露了朝廷對外族勢力的無奈與妥協。

在唐代宗李豫在位時期,立國不久後的南詔便侵佔了唐朝的部分疆土。之後將注意力轉向了經營其西南地區,不再對唐朝構成直接威脅。這種戰略調整使得唐朝西南邊境的壓力有所減輕,為李豫集中精力處理其他內外事務提供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唐王朝與大食(阿拉伯帝國)之間依然保持著一定的往來。根據《唐會要》記載,在李豫擔任元帥平定安史之亂時,曾利用過大食的兵力援助。在李豫位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