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高宗時期:盛世下的暗流與變革(2 / 3)

李世民在終南山的翠微宮去世。臨終前,他特別向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託付後事,強調太子李治仁孝,並囑咐二人要好好的輔佐新君。還安慰太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二人在,你即位後就不用擔憂了。”

隨著太宗皇帝的駕崩,五天後,太子李治回到京城。六月一日,22歲的李治正式登基為帝,成為高宗。六月十日,剛即位的高宗任命舅父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與褚遂良共同輔政。李治對兩人非常尊敬,虛心聽取他們的建議,因此在他統治初期,國家安定繁榮,呈現出類似貞觀之治的良好局面。

七月三日,有關部門提議更改一些官職名稱以避諱新皇帝的名字,但高宗認為先帝“世民”二字未被避諱,起初不同意。相關部門解釋說,按照禮制,先帝兩個名字不必全部避諱,而高宗單名則應嚴格避諱。最終,唐高宗接受了這個意見。

新皇登基帶來了朝堂上下一片新氣象。高宗李治雖然年輕,卻是一位充滿雄心壯志的皇帝。即位之初,便廣納賢才,將李積、蘇定方、薛仁貴等英勇無畏的將領招致麾下,讓他們在邊疆戰場上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這些將領不僅為大唐王朝贏得了無數榮耀,還為國家的安全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同時,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賢臣如智囊團般輔佐新皇,為國家治理出謀劃策。他們推行均田制,確保土地分配公平,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透過這些政策,李治不僅鞏固了內政,也為國家的長期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八月,河東發生地震,高宗派遣使者前往慰問災民,並免除當地三年賦稅。

同月,他任命開府儀同三司、英國公李積為尚書左僕射及同中書門下三品。十八日,太宗被安葬在昭陵。九月十二日,高宗加封鄜州刺史、荊王李元景為司徒,前任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追贈梁國公房玄齡為太尉,申國公高士廉為司徒,蔣國公屈突通為左僕射,並允許他們在太宗廟庭陪祭。

這段時期,唐朝在新皇的領導下繼續保持著穩定和發展。但高宗在位初期所面臨的不僅僅是內政上的挑戰,還有來自外部的壓力。北方的突厥部落依舊虎視眈眈,西方的領土擴張亟待鞏固。高宗並未被這些困難所嚇倒,相反,他充分利用父親李世民留下的強大軍隊和穩固的政治基礎,去積極應對朝堂內外的挑戰。

面對北方的威脅,高宗採取了一系列精心策劃的軍事行動,最終使唐朝的邊境逐漸穩定了下來。特別是對西突厥的勝利,不僅擴充套件了唐朝的影響力至中亞地區,也彰顯了其不凡的軍事實力和戰略眼光。在東方,他與新羅結盟,共同對抗東北的強敵——高句麗和百濟。白江口之戰成為了東亞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唐軍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這場戰役不僅彰顯了唐朝的軍事實力,也為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鋪平了道路,進一步鞏固了唐朝在東亞的霸權地位。透過這些輝煌的軍事成就,高宗不僅證明了自己的領導能力,也為大唐的繁榮昌盛開闢了新的篇章。就此,李治以其智慧和勇氣,成功地應對了內外挑戰,鞏固了唐朝的國基。

高宗深諳父皇的治國理念,繼承併發揚了貞觀時期的優良傳統,勵精圖治,致力於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唐朝的輝煌。在他的治理下,這時期充滿改革與創新的風氣。高宗繼續推行太宗時期的各項政策,並積極應對新的挑戰,推動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

這些努力穩定了政權,也進一步鞏固了唐朝的繁榮與穩定。與此同時,高宗在外交、內政等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確保了國家的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和諧安寧。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唐高宗依然帶領著唐朝走向一個新的盛世,從而也證明了自己作為一位合格繼承者的實力。這段過渡時期不僅是對唐高宗個人能力的考驗,也是唐朝從一個輝煌時代邁向另一個輝煌時代的轉折點。

然而,在其父李世民離世不久,高宗李治就把父親的才人迎回了宮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則天成為了高宗身邊不可或缺的存在。她的地位也愈發穩固,到後來與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共同執掌國政。

登基之初,武則天便已深得高宗的寵信。有一天,高宗因頭疼病發作,無法處理諸多朝政事務,便喚來武則天商量。她蓮步輕移,眼神中透著聰慧狡黠,輕聲細語幾句卻句句切中要害,提出的幾條建議令李治大為讚賞。從此,高宗愈發的倚重武則天了。雖然朝中大臣頗有微詞,但高宗仿若不聞。武則天便趁機在朝堂上培養自己的心腹勢力。武則天深知李治的性情,常伴君側之時,既能溫柔似水,解其煩憂;又表現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