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幸福的過程。
58對正在尋找真理的人,相信他們;對已經找到真理的人,懷疑他們。
59凡是你感到自身獨具、別處皆無的東西,才值得你眷戀。既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無法替代的人。
60對於心地善良的人來說,付出代價必須得到報酬這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侮辱。善良不是裝飾品,而是美好心靈的表現形式。
索爾仁尼琴(1918-2008年)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俄羅斯作家1968年因作品《第一圈》無法在國內出版而在境外發表,被開除出作協,隨後獲得1970年諾貝爾獎,隨後因出版描寫極權主義的巨著《古拉格群島》被驅逐出國,到美國後毫不留情地批評自由主義,蘇聯解體後又大罵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毀了俄羅斯,立場讓左右兩派都無法相處。他死後,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
61總盯著過去,你會瞎掉一隻眼;然而忘掉歷史,你會雙目失明。
62苦難有多深,人類的榮耀就有多高遠。
63除了知情權以外,人也應該擁有不知情權,後者的價值要大得多。它意味著高尚的靈魂不必被那些廢話和空談充斥。過度的資訊對一個過著充實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
64世界正在被厚顏無恥的信念淹沒,那信念就是,權力無所不能,正義一無所成。
65文學,如果不能成為當代社會的呼吸,不敢傳達那個社會的痛苦與恐懼,不能對威脅著道德和社會的危險及時發出警告——這樣的文學是不配成為文學的。
,!
柏格森(1859—1941年):
亨利·柏格森,法國哲學家,文筆優美,思想富於吸引力,1927年曾獲諾貝爾文學獎。從中學時代起便對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發生興趣,尤其文學。其寫作風格獨特,表達方式充滿詩意。代表著作有《創造進化論》、《直覺意識的研究》、《物質與記憶》等。
66要像行動者那樣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樣行動。
67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68要生存就要變化,要變化就要成長,要成長就要不斷地自我創新。
塞弗爾特(1901 - 1986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是當代捷克斯洛伐克最重要的詩人。塞弗爾特於1996年獲得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1984年,因展現出'人類不屈不撓的解放形象'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69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匆匆忙忙,匆忙中失去了自己,為的只是不停地向前,不停地自我延伸。為了不斷求新,許多事情在被遺忘。
70此刻您若聽到一聲輕輕的嘆息,請莫要理會。那是我在回首遙遠的美好歲月時發出的嘆息。我們當時很幸福,卻渾然不知。
福克納(1897-1962年):
威廉·福克納,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原因為“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譁與騷動》。
71她不在了,一半的記憶也已經不在;如果我不在了,那麼所有的記憶也將不在了。是的,他想,在悲傷與虛無之間我選擇悲傷。
72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願意相信,我們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們都認為是這個世界虧欠了我們,使我們沒有能得到幸福;在我們得不到幸福時,我們就把責任怪在最靠近我們的那個人身上。
73不要傷腦筋去超越你的同輩或是前任,努力超越你自己。
74我們無法做到完美,所以我評價一個人就看他在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時,失敗得有多精彩。
75沒有人能夠告訴你,為了繼續活下去該怎麼對付。你明白嗎,這就是孤獨。你必須獨自對付,孤獨就像電荷一樣,你能承受一定數量而不致失去。
顯克維支(1846—1916年):
亨利克·顯克維支,波蘭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有通訊集《旅美書簡》,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他是具有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現實主義作家,素有'波蘭語言大師'之稱。190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