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奧匈帝國波希米亞的古斯塔夫·馬勒,應該算交響樂史上最後一位浪漫主義作曲家,聲樂交響化,交響聲樂化是馬勒的代名詞,打破前兩個世紀的頑固調性,開創現代音樂的嶄新道路,這位敢於挑戰傳統殿堂的一代巨匠,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思和懷想。林寒英為大家播放馬勒的代表作《第四交響曲》。老師和同學們順著樂曲的逐步展開,徜徉在天國神秘而帶有傷感的氛圍中。奏鳴曲式的第一樂章剛開始,長笛夾雜著動聽的鈴兒的聲音,舒緩低沉;活潑的圓號帶動了現場聽眾的情緒之後,以哀婉著稱的大提琴,從容不迫地展現出作品的次要主題;單簧管和雙簧管接二連三地緊緊跟上,清新悅耳的小提琴放緩了明快節奏,雙簧管變得激烈亢奮起來;與開頭相似,長笛和鈴兒又一次熟悉地響起,小提琴以獨奏方式表現作品的主要主題,透過有秩序地反覆轉換調性後,小號、圓號、雙簧管依次奏響;最後在管樂的洪亮伴奏下,大提琴和小提琴拉起了作品的次要主題,在小提琴的高音區範圍內慢慢結束。
好聽嗎?同學們,林寒英問大家,又詼諧說,毛副校長已經醉了。
在講解中,林寒英剖析得恰如其分,馬勒的故土複雜多樣,奧地利、德國、波希米亞、猶太民族,似乎屬於那種沒有祖國的匆匆過客,這就平添了幾許漂泊不定的滄桑感,《第四交響曲》也就成了作曲家苦澀心田裡一份遊子般的寄託。
分析完畢,進入由大調轉為小調的第二樂章,小提琴用普通調絃方式,獨奏流行於奧地利農村的民間舞蹈蘭德勒舞曲,同時管樂開始依次悄悄浮現,木管樂器吹奏出嚴謹的序奏音律,獨奏小提琴達到高潮後漸漸平息。變奏曲式的第三樂章,用大提琴莊重開啟作品的主要主題,再以悠揚的小提琴配合切入,後同呈現作品次要主題的雙簧管形成鮮明對比,小提琴此時悲歌一曲,平緩以後不久,大提琴和單簧管交叉互動進入快樂的行板。舞蹈曲風的大提琴很快以第二、第三、第四變奏達到高潮階段。結果木管慢悠悠地以隱秘神奇的音調完成這一樂章。到了著名的包含聲樂的第四樂章,單簧管吹奏出天使般的空靈,以此烘托女歌唱家的優美嗓音。這個樂章的代表歌曲《整個天國的歡樂屬於我們》猶如神靈下凡,芙蓉出水。
wir genie?en die himmlischen Freuden,
d'rum tun wir das Irdische meiden.
Kein weltlich' Getummel
h?rt man nicht im himmel!
Lebt alles in sanftester Ruh'.
wir fuhren ein englisches Leben,
Sind dennoch ganz lustig daneben;
……
毛復興聽到這兒暗自慶幸,自己的夫人周倩曾畢業於同濟大學,一口漂亮流利的德語,也讓身邊的他沾光不少。如今他的德語水平幾乎同俄語差不多。近來一段時間,他迴圈往復傾聽了馬勒的一系列作品,驚奇地發現,此類音樂蘊含著前所未有的創造性,持續著亙古不變的永恆性,更為可貴的是,馬勒將標新立異的奇特幻覺融進美好的樂曲中,而不僅僅侷限於向聽眾袒露大膽冒險的探索。
回到家,毛復興仍意猶未盡,客廳裡滿是德語女高音的天籟之聲。周倩一聽日耳曼語言,也坐下來洗耳恭聽。毛慧琳見父親如此誠懇地諦聽現代交響樂,就賣弄說,爸爸,除了馬勒,你還聽過誰的,巴托克?
巴托克是什麼人啊?毛復興莫名其妙。
他是匈牙利鋼琴家,應該算現代派音樂的領軍人物,有不少評論家還認為他的能力並不比莫扎特差。
看到沒有,周倩說,先是那位叫斯特拉文的司機同志,然後是馬勒、勳伯格,如今呢,又殺出個巴托克,恐怕在匈牙利,他的地位要和李斯特差不多了,我說復興,咱們的確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