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當晚,兩個人提前抵達劇場,迫切等待越東芭蕾舞團的精彩亮相。林寒英在肚子裡仔細規劃起這部劇的開頭、中間、結尾,彷彿眼前的景象都會如自己預測的那樣,一點一滴夢幻般地出現。
然而表演一開始就讓他大吃一驚,小說中的尾聲被改編成了序幕,和平年代的某一天,已經是滿頭白髮、肢體殘廢的瓦斯科夫,帶著麗達的兒子一同探望墓地。嚴酷的戰火吞噬了五位女性的寶貴生命,兩個男人跳起了雙人舞,以飽滿的情緒展現對烈士的深深懷念,哀婉的伴奏樂始終縈繞在觀眾耳畔,舞臺背景也漸漸被血色染紅。
第三幕,戰士利莎的命運牽動了林寒英的心,他從小說裡感受到利莎對瓦斯科夫的摯愛,現今的舞臺上也是這樣,利莎迷戀准尉同志的雷厲風行和男子氣概,一板一眼執行對方的指示,可命運實在捉弄人,她不慎陷入可怕的沼澤泥潭。只見利莎把裙子圍在棍子的頂上,上衣裹緊在皮帶裡,而後大步踏入爛泥地中。泥漿頑固地拖住她的雙腿,抓著她的全身,令可憐的姑娘舉步維艱,臉上掛著孤立無援的絕望。四周升騰起黑壓壓的死亡般的靜謐,她全身顫抖渾身哆嗦,跪倒在地上艱辛地一步一步爬行,她哭泣著淚流滿面,跳起來又沉下去。泥漿拴住了健碩的胴體,利莎拼死做最後掙扎,悽慘的小提琴樂曲撕心裂肺,伴隨姑娘戀戀不捨望著湛藍的天空。
到了驚心動魄的第四幕,觀眾們的呼吸都急促了起來。班長麗達中了手榴彈,癱倒在一棵松樹下,鮮血從腹部流出。瓦斯科夫急忙上前握住她的雙手。戰士冉妮卡凝神注視了麗達一會兒,端起衝鋒槍朝德國人那邊奔去,她顯然要引開敵軍的注意力。
一梭子彈的聲音從舞臺後面響起,那是冉妮卡的衝鋒槍,她穿過茂密的樹林,把鬼子牽引到這裡,她滿懷信心,好像一切都很平平常常,恰似打獵一般輕鬆愉快。可惜呀,難以避免的噩運終於降臨,一顆無情的子彈擊中她的胸部,鮮血從體內流出,趕上來的德國兵又對她補射好幾槍,還以勝利者的姿態,對她的美貌容顏欣賞了許久。
平心而論,林寒英起初對貌似水性楊花的冉妮卡有些反感,但隨著瞭解的深入,他越來越佩服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娘。冉妮卡從小跟父親學開槍射擊,學騎馬賓士,駕駛摩托車在部隊軍營裡縱橫馳騁。每當夜晚來臨,她搖身一變跳起了狂野的吉卜賽舞;還動情地撥弄著六絃琴,高唱哥薩克民間歌曲;閒得無聊時,喜歡同青年軍官們逢場作戲。儘管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非常愜意,但媽媽卻埋怨女兒太出格,太標新立異,特別是冉妮卡愛上了一位有家室的上校同志,做父母的更難以接受,而放蕩不羈的女兒根本無所謂。後來因戰爭的緣故,她失去了親人,那位上校向可憐的姑娘伸出援手。冉妮卡從此有了一個安靜的港灣,可以痛痛快快大哭一場,可以透過本來屬於男人的世界裡找到女人應該擁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