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休養生息日,改革奮進時(1 / 2)

第七十九章 休養生息日,改革奮進時

歷經內憂外患的大明,在朱見深的引領下,終於重歸平靜。然朱見深深知,此乃短暫喘息之機,若欲大明長治久安、重現輝煌,需於內政外交、軍事經濟等諸端厲行變革,夯實根基。

朝堂之上,朱見深神色凝重,目光掃過眾臣,緩緩開口:“諸位愛卿,往昔之難,吾等記憶猶新。今雖暫得安寧,然大明積弊猶存,圖強之路漫漫。朕以為,當務之急乃革新朝政,整飭吏治,擢拔賢能,此為興國之要。”

內閣首輔李東陽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聖明。臣以為,可先從科舉制度改起,往昔科舉,重文輕武,且時文格式僵化,致諸多真才實學之士埋沒。宜增設武科,選拔軍事幹才;於文科之中,亦當減少繁文縟節,注重經世致用之學,令士子研習治國理政、農桑水利、天文地理等實學,以備國家之需。”

朱見深微微頷首:“李愛卿之言甚是。科舉乃國家選材之大典,關乎社稷興衰,此制當速改之。著禮部會同翰林院,詳擬科舉革新之策,務使新制契合國情,選拔出德才兼備、能解時艱之士。”

吏部尚書王瓊亦進言:“陛下,吏治清明,方得百姓安樂。今地方州縣,仍有貪官汙吏橫行,魚肉百姓,中飽私囊。宜加強對地方官員之監督考核,增派監察御史巡按地方,嚴懲貪腐,獎掖廉能,以正官場風氣。”

朱見深眼神冷峻:“貪官汙吏,如蛀蟲蝕國,此患不除,大明難興。準王愛卿所奏,著都察院遴選清正剛直之士為監察御史,分行天下,糾察不法。凡貪贓枉法者,一經查實,絕不輕饒,必追贓抄家,以儆效尤;廉能之吏,則破格擢升,賜以厚祿,以為百官楷模。”

談及經濟,戶部尚書韓文奏道:“陛下,農為邦本,今大明之農業,尚多可改進之處。北方乾旱少雨,宜興修水利,開掘溝渠,引河灌田,以增糧食產量。南方則可推廣新稻種,改進耕種之法,提高畝產。再者,鼓勵工商,亦為富國之道。可減免工商賦稅,開設市集,促進貨物流通,繁榮經濟。”

朱見深沉思片刻,道:“韓愛卿所陳,關乎國計民生,俱為緊要之務。著工部協同地方,興修水利;戶部則制定工商扶持之策,鼓勵民間貿易。然亦需防工商過度發展,致農桑荒廢,本末倒置。當使農工商三者協調並進,相輔相成。”

軍事方面,兵部尚書馬文升奏道:“陛下,經此一役,可知大明軍備尚有不足。北疆之患,雖暫得緩解,然草原諸部,虎視眈眈,難保日後不復來犯。宜加強北方邊鎮之駐軍,屯田養兵,自給自足。同時,改進兵器製造之術,研發新型火器,提升軍隊戰鬥力。”

朱見深深以為然:“馬愛卿所言極是。邊鎮駐軍,關係北疆安危,務必強化。著各邊鎮總兵官,整軍練武,嚴守疆土。兵器製造一事,朕聞有巧匠能制厲害火器,可下詔尋訪,令其入軍器局,專研兵器改良之法。”

朱見深又道:“外交亦不可忽視。昔日鄭和下西洋,揚我大明國威,通好海外諸國。今宜重啟外交,遣使者出訪周邊及海外諸國,宣示大明友好之意,互通有無,或可化敵為友,亦能借鑑他國之長,補我之短。”

眾臣紛紛稱善,朝堂之上,氣氛熱烈,皆為大明之復興建言獻策。

隨後數月,大明上下,一片忙碌景象。科舉革新之詔頒行天下,士子們聞風而動,或苦讀經世之學,或勤練武藝,皆欲於新科舉中一展身手。地方之上,監察御史紛紛出巡,查訪吏治,嚴懲貪腐,官場風氣為之一清。

工部官員與民夫工匠們並肩勞作,於北方荒原之上,開河挖渠,引黃河之水灌溉農田。南方田野裡,農官們親授新稻種與耕種之法,百姓們辛勤耕耘,期盼豐收。各地市集繁榮,工商興盛,賦稅減免之下,商家們踴躍經營,貨物流通,經濟漸趨活躍。

邊鎮駐軍加強操練,屯田墾荒,自給自足。軍器局內,能工巧匠們齊聚一堂,鑽研火器改良之術,新型火炮、火銃等兵器相繼問世,威力大增。

外交使者們亦踏上征程,攜厚禮與國書,出訪朝鮮、日本、安南等周邊諸國,以及南洋諸邦。所到之處,宣揚大明文化與國威,與各國建立友好往來,互通貿易,交流文化,大明之聲譽在海外漸次恢復。

然改革之路,絕非一帆風順。科舉革新之初,舊派文臣紛紛上書反對,認為此舉破壞祖宗成法,將致斯文掃地。朱見深不為所動,力排眾議,堅持推行新制。

吏治整飭之中,亦有諸多阻力。一些權貴家族,仗勢包庇貪腐官員,試圖干擾監察御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