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農桑革新,富天下之百姓
楊英豪在推動商貿繁榮一事上大獲成功,讓大明的經濟愈發活絡,可他心裡清楚,這天下根基終究還是在農桑之上,若想讓大明真正做到國富民強,讓百姓都過上富足安穩的日子,農桑領域的革新是勢在必行之舉。
朱祁鈺的記憶裡,雖對大明當下的農事情況有諸多記載,但楊英豪深知,那其中存在著諸多落後、低效之處。他決定先從改良農具和推廣新的種植技術入手。
這日,楊英豪帶著幾個親信侍從,喬裝打扮後出了京城,往周邊的鄉村走去。一路上,他看到田間勞作的百姓們,大多還在用著極為簡陋、笨拙的農具,耕種效率十分低下,而且種植的作物品種也較為單一,抗災能力弱,收成全看老天爺的臉色。
到了一處村莊,楊英豪主動與正在田埂上歇息的老農攀談起來:“老伯,您這莊稼種得可不易呀,看您這農具,用著怕是很費力吧。”
那老農見眼前這年輕人雖然衣著不凡,卻透著股親和勁兒,便也開啟了話匣子:“唉,公子有所不知啊,咱祖祖輩輩都是用這些個農具,雖說費力,可也沒別的法子呀,只要能有口飯吃就成咯。”
楊英豪聽了,心中滿是感慨,說道:“老伯,其實啊,這農具是可以改良的,用著既能省力,幹活還能更快些呢。”
老農一聽,眼中滿是疑惑和不信:“真有這等好事?公子可莫要打趣咱這老頭子了。”
楊英豪笑了笑,當下便從侍從那要來紙筆,憑藉著自己記憶中古代一些先進農具的模樣以及現代農具的原理,簡單畫了幾種改良後的農具樣式,像曲轅犁的改進版,還有一種簡易的播種器等,一邊畫一邊給老農講解它們的用處和好處。
老農雖然聽得半懂不懂,但也覺得新奇,說道:“公子,您這說得倒是頭頭是道,可咱這村裡也沒人會打造這些個新奇玩意兒呀。”
楊英豪心中已有了主意,說道:“老伯放心,我回去便找能工巧匠打造出來,再送些到你們村裡來試試,要是好用啊,往後大家都能用得上了。”
告別了老農後,楊英豪回到京城,立刻召集了京城有名的鐵匠和木匠,將自己畫的農具樣式拿給他們看,讓他們試著打造出來。起初,工匠們看著這些樣式,也是犯難,畢竟和傳統的農具差別不小,可在楊英豪的耐心講解和指導下,經過多次嘗試,終於成功打造出了第一批改良後的農具。
楊英豪又親自帶著這些農具回到了那個村莊,讓村民們試用。村民們一開始還有些不敢上手,楊英豪便親自示範起來,只見那改良後的曲轅犁,耕起地來確實更加輕便省力,而且翻土的效果更好;那簡易播種器,能讓種子均勻地播撒在地裡,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村民們見狀,紛紛爭搶著試用,用過之後都讚不絕口,直呼這是造福百姓的好東西。楊英豪趁機說道:“各位鄉親,這些農具啊,大家可以照著樣子找工匠打造,日後用起來,這莊稼種起來就輕鬆多了,收成也有望更好呢。”
在推廣改良農具的同時,楊英豪又開始琢磨起種植技術的革新。他想起自己曾瞭解過的輪作、間作等種植方法,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增強土地肥力,減少病蟲害。
於是,楊英豪又請來了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農和熟知農事的謀士,一起探討如何在大明的土地上推廣這些技術。謀士們覺得這方法雖好,可百姓們大多習慣了傳統的種植方式,怕是一時難以接受。
楊英豪便決定先在幾個村莊進行試點,他親自下到田間,帶著老農們按照新的種植方法進行耕種,耐心地給他們講解其中的道理和好處,比如輪作能讓土地有休息恢復肥力的時間,間作可以讓不同作物相互依存,減少害蟲滋生等。
經過一季的種植,到了收穫的時候,採用新種植技術的田地,收成果然比以往傳統種植的田地多出了不少。這個結果讓周邊村莊的百姓們都大為震驚,紛紛跑來打聽這是怎麼做到的。
楊英豪抓住這個機會,讓那些參與試點的老農們現身說法,給大家講述新種植技術的優勢。很快,越來越多的村莊開始主動學習並採用這些新技術,大明的農田裡呈現出一片新的景象。
然而,這農桑革新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一些保守的地主和鄉紳覺得這些新東西破壞了祖宗的規矩,而且擔心會影響到他們收租等既得利益,便在暗地裡散播謠言,說這是不祥之兆,用了這些會觸怒神靈,導致莊稼顆粒無收。
不少不明就裡的百姓聽了這些謠言,心中也打起了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