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
這日海東青與海大富回到皇宮,整個皇宮一片縞素,到處飄散著白綾招魂幡,整個皇宮內一片壓抑。
海東青得到了一個讓他痛心的訊息,太皇太后殯天了。
其實在歷史上,孝莊的壽命遠還沒有到,但是這是虛擬的鹿鼎世界,《鹿鼎記》中並沒有出現孝莊的身影。
而海東青來到這個虛擬世界,能夠見到這位在歷史上有著濃重一筆的人物,也算是一大幸事。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生於蒙古科爾沁部,後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
皇太極改號大清稱帝,封其為永福宮莊妃,生皇九子福臨,即後來的順治帝。
皇太極逝世後,順治帝即位,孝莊被尊為皇太后。
再後,其孫玄燁又嗣帝位,是為康熙,又被尊為太皇太后,七十五歲時逝世,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她小名叫“大玉兒”,其實從開始來說,身為科爾沁部族首領女兒的她是不幸福的。
她年十三歲時,浪漫無羈的幸福生活便戛然而止,出於聯盟的政治目的,她嫁給了皇太極,現在十三歲的小女孩在做什麼,大概剛上初中吧。
而她便出嫁了,嫁給了一個她不認識的人。
這是一位被野史賦予了傳奇色彩的女人,海東青很想前去祭拜,但海大富怕皇帝下旨讓太皇太后身邊的內侍和宮女殉葬,一直將海東青關在了值房裡不得外出。
海東青很想告訴海大富,現在的這位皇帝康熙,雖然還未親政,但是卻是一位明君,殉葬這種事應該不會發生。
況且自己這個不可或缺的養花人,真要是殉葬,肯定逃不掉自己那一份兒。
但是海東青沒有依據,總不好和海大富說自己能掐會算吧。
而就在孝莊太皇太后殯天這段時日,遠在海東青剛剛離去的揚州,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字獄正在掀起。
其中“莊氏史案”正在悄然發生。
“莊氏史案”的根源在於清朝搞文字獄,限制言論。(和平臺一樣,有些字不能出現,套路是與其製造麻煩,不如限制你製造麻煩,處理不了問題,先處理問題的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朝統治者想要藉口來打壓前朝遺風,奴化思想,壓制漢人的反抗意識,樹立其統治權威,自然就有想要榮華富貴的人來投其所好。
這些人在文章中摘取字句,牽強附會到“冒犯”統治者的罪名上來製造冤案。
莊家也算是自己坑了自己一把,莊家本是浙江湖州的富戶,莊家有個兒子叫莊廷鑨,貪慕虛榮,眼睛因病失明之後,便總覺得自己就是寫《左傳》的左丘明,因為左丘明也失明瞭。
剛好在他家隔壁住的是明朝大學士朱國禎的後人,家裡有朱國禎寫的《明史》原稿,並沒有發表出版過。
朱家家貧,就用千兩銀子把《明史》賣給了莊廷鑨,莊廷鑨高興的不得了,請來了許多江浙地帶的文人名士,把原稿稍微潤色一番。
主要是讓這些人見證一下之後,把《明史》的名字改成了《明史輯略》,這就算是自己寫的書了,可書剛編好,他就病逝了。
他父親覺得他膝下無子,就覺得挺愧疚這個兒子的,決定把這本書刊印出來,為他的兒子博取個身後名。
跟莊廷鑨有著同樣心理的還有個富豪朱佑明,出資贊助《明史輯略》並要求每一頁都要刻上自己家中堂“清美堂”的名字。
正是這本書,斷送了他們兩個家族。
江西人吳之榮,以前當過歸安縣令,後來因為貪贓被革職查辦,出獄後到湖州替上官詐取富戶錢財。
吳之榮落魄後,知道莊家樂善好施,便到莊家想要騙些錢薄,無奈吳之榮的名聲太臭,莊家本不予理會,但吳之榮花言巧語騙得莊家贈送自己湖州三寶。
而湖州三寶當中就有這本《明史輯略》,原本吳之榮只是求財,見著湖州三寶只是一本書、幾隻毛筆和一捆絲絹,並不在意。
可偏偏莊家家主覺得吳之榮談起他的兒子,騷到了自己的軟處,便在書中夾了幾片金葉。
吳之榮回去看後,覺得莊家家主貪慕虛榮,又十分好哄,打算將《明史輯略》好好研讀一番,下次再去多談論一下這本書,說不定還能得到更多的金葉子。
就是這樣的心思,讓吳之榮發現這本書中有大量的親明的闡述,被他定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