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當年的舉動充滿了費解。
李寒衣輕聲細語道:“母親乃是瞧盡了這天啟城中的波譎雲詭,故而不願你在這般環境中成長。她期望你能迴歸江湖,遠離紛爭擾攘。”李寒衣說完,微微嘆了口氣,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悵然若失。她似乎在回憶母親曾經的種種,心中感慨萬千。那神情,既有對母親睿智決斷的欽佩,又有對雷無桀命運的憐惜。
雷無桀輕聲低語道:“竟是如此嗎?”他的神情凝重,若有所思,似乎在努力體悟母親的一片良苦用心。
李寒衣微微沉吟,緩緩說道:“又或許是,母親已然未雨綢繆,提前預料到那一日的來臨。”她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憂傷之色,那憂傷如影隨形,彷彿瀰漫在她周圍的空氣中。她輕輕垂下眼眸,眉宇間滿是哀愁,心中似有千般感慨、萬種愁緒。
雷無桀見李寒衣這般模樣,心急如焚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的目光內蘊含著焦灼,心中猶如百爪撓心,迫切渴望知曉母親當年的過往遭遇。
李寒衣微微垂首,緩緩說道:“母親在成為天啟四守護之一後,一直恪盡職守,護衛皇城。直至那一年,名震四海的琅琊王謀逆案突發。琅琊王,本是國之柱石,屢次助力北離擊退南訣之入侵,實乃世人尊崇的大英雄,然而他卻驟然入獄,罪名竟是謀逆。”她的語氣中充滿了感慨與憤懣,對當年的事情仍難以釋懷。
雷無桀眉頭緊鎖,急切問道:“那他謀反了嗎?”他的眼神中滿是疑惑不解與迫不及待,心中猶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迫切想要知道琅琊王是否真的謀反。
李寒衣微微嘆息,神色黯然,緩緩說道:“無人相信此乃事實,然而琅琊王自入獄之時起,便沉默不語,仿若置身事外。他未曾再吐露隻言片語,既未認罪,亦未為自己辯白。審訊他的天啟七位御史裡,有三人認定他是無辜的。可次日,這三人皆被發現死於家中。這分明是明德帝欲除之而後快,根本無需緣由,甚至無需證據。”她眉頭緊鎖,眼中滿是憂慮與憤慨,心中似有千般愁緒、萬種感慨。那神情,彷彿在為琅琊王的遭遇鳴不平,又為這世間的不公而痛心疾首。
雷無桀瞪大了眼睛,滿臉震驚之色,心中猶如掀起了驚濤駭浪。對這突如其來的真相感到難以接受。雷無桀緊握著拳頭,神色複雜,充滿了無奈與悲憤,對明德帝的做法深感不滿。
李寒衣接著說道:“只是他行刑法場的那一日……”光幕鏡頭緩緩切換至李寒衣腦海中不斷浮現的那一幕,琅琊王孤零零地跪於法場上,神色肅穆卻又帶著一抹難以言說的悲涼。而明德帝則一副上位者姿態,神情冷漠,全然不見昔日兄弟間的溫情。遙想當年,琅琊王全力扶持他登上皇位,他們曾是攜手共進、相互扶持的同胞兄弟。可如今,卻因琅琊王功高震主,引得帝王忌憚,最終反目成仇。琅琊王落得這般悽慘境地慘淡收尾,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午時已至,陽光愈發強烈,卻驅不散法場上那股凝重的氛圍。監斬的御史滿懷忐忑地望向明德帝。此時的明德帝面色沉靜,緘默不語,只是微微動了動手指,隨後徐徐闔上雙目,彷彿在逃避著什麼難以面對的抉擇。而琅琊王,依舊身姿挺拔地跪在那裡,亦是沉默不語,一臉坦然,那模樣仿若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從容赴死。他的身姿挺拔如松,散發著一種視死如歸的凜然之氣。
此時,李心月猶如一道閃電般縱身一躍闖入法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劊子手擊落在地,
明德帝與琅琊王面上皆流露出複雜情緒。明德帝先是微微一怔,隨後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驚愕與憤怒。他怒目圓睜,臉色陰沉得彷彿能滴出水來,厲聲質問:“李心月,你莫非也要謀逆嗎?”他的聲音如洪鐘般響亮,帶著不可侵犯的威嚴。每一個字都彷彿重錘一般砸在眾人的心上,讓人感受到他的憤怒與權威。
李心月神色凜然,毅然說道:“我本不想犯上作亂,但陛下卻逼著我犯上作亂。”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面對明德帝的質問,毫無懼色。彷彿在向眾人宣告自己的選擇。她的心中充滿了對不公的憤懣,以及對正義的堅守。在面對不公的命運時,毅然決然地選擇反抗。
明德帝怒容滿面,眼神中滿是震驚與憤怒,他狠狠地一甩衣袖,咬牙切齒地說道:“簡直是瘋了。”他的身體微微顫抖,顯然被李心月的言行氣得不輕。此刻的明德帝,心中既有著被挑戰權威的憤怒,又有著對局勢失控的擔憂。他緊緊地盯著李心月,彷彿在思考著該如何應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
周遭計程車兵如潮水般蜂擁而上,一個個張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