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生為跨國企業專案方案焦頭爛額之際,公司內部的競爭態勢也悄然發生變化。隨著陳生在公司嶄露頭角,一些同事對他的快速崛起心生嫉妒,尤其是同在創意策劃領域的李明。李明在公司工作多年,一直渴望成為核心專案的主導者,陳生的出現讓他感覺自己的機會受到了威脅。
李明表面上對陳生客客氣氣,但暗地裡卻在尋找機會給陳生使絆子。當他得知陳生的專案方案在跨國企業受阻後,認為這是一個打壓陳生的好機會。
李明利用自己在公司的人脈關係,四處散佈關於陳生方案的負面言論,誇大方案的缺陷,暗示陳生能力不足,無法勝任如此重要的專案。這些言論在公司內部逐漸傳播開來,使得一些原本對陳生抱有期望的同事也開始對他產生懷疑。
不僅如此,李明還在一些公司內部會議上,故意提出與陳生相悖的觀點,試圖擾亂專案思路。在一次討論專案下一步方向的會議上,陳生提出根據跨國企業的反饋,對方案進行針對性調整,重點最佳化歐洲市場的執行細節。李明卻突然站起來反對:“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僅僅針對歐洲市場調整,這樣會浪費大量資源,而且其他地區的推廣也會受到影響。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整個方案的方向。”
李明的突然發難讓會議陷入混亂,一些不明就裡的同事開始附和他的觀點,這讓陳生十分被動。他努力解釋調整方案的必要性:“歐洲市場對我們這個專案至關重要,跨國企業也明確指出了這方面的問題。我們針對性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確保專案成功。”但李明卻不依不饒,繼續爭辯,使得會議最終沒有達成有效決議。
會後,陳生找到李明,誠懇地說:“李明,我們都是為了專案好,有不同意見可以好好溝通,在會議上這樣爭執,對專案沒有任何好處。”李明卻冷笑著回應:“陳生,我只是就事論事,你別多想。不過,這個專案難度這麼大,你確定自己能搞定?別到時候連累整個公司。”說完,他便揚長而去。
陳生深知李明是在故意刁難,但他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應對這些內部紛爭。他決定專注於專案本身,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他帶領團隊成員日夜奮戰,對歐洲市場進行更深入的調研,收集了大量當地消費者的喜好、消費習慣以及對類似活動的反饋資訊。
基於這些調研結果,陳生對方案進行了更加精細的最佳化。他設計了一系列具有歐洲文化特色的活動環節,邀請歐洲知名的導演和編劇參與紀錄片的製作,以提升故事的深度和專業性。同時,在產品展示方面,結合歐洲的時尚潮流和審美觀念,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展示形式。
當陳生再次帶著最佳化後的方案與跨國企業溝通時,客戶對方案的改進給予了高度評價。跨國企業的歐洲市場負責人表示:“這個方案充分考慮了我們歐洲市場的特點,看得出你們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我們對這個方案很有信心。”
陳生用實力打破了質疑,也讓李明的暗中較勁未能得逞。然而,他知道公司內部的競爭不會就此停止,未來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但他已經做好了準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用一個個成功的專案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陳生的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