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捲入漩渦(二)(1 / 2)

於六這種人誰都想用,就連五王爺這種與世無爭的人恩動了心思,更何況是那些兄弟們他們都是想幹大事的人,放在身邊的哪有不調查清楚的。可是皇上的一句話卻讓老五如墜冰窟,看來皇上在每一位皇子身邊都安排了人並不是有人刻意造謠離間。

於六輕輕嘆口氣,說道:“皇上,其實奴才也知道自己的身世有些地方透露著蹊蹺,但是事實即使如此。”

皇上點點頭,他好像並不想在這個問題上過多的深究,也許他有了自己判斷。“朕擔心漢人有錢了會造反,你也知道滿族畢竟還是人少,如果漢人一旦起來反抗,朕的江山不保。朕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

“對百姓而言,誰做皇上不重要,畢竟稅該交還是要交的。那麼有誰能他們吃的飽穿的暖才是最重要的。當年的金朝如果不是鐵木真,相信還會存在更長的時間。所以奴才覺得您多慮了。”

“金,好像也是隻有120年不到,相對於明朝還是差了些。”

“這就是奴才剛才說的,歷朝歷代都有的通病。土地過度集中。崇禎年間,朝廷為了籌措軍費,搞得民間怨聲載道,但是結果就是收不到錢。但是李自成攻破明都時卻搜刮出來了大量的金銀,相當於幾年大明朝廷的稅收。所以明朝朝廷沒有錢,可是那些大戶卻有的是錢。而大戶的錢絕大部分是來自於強取豪奪來的土地,然後勾結當地官府,對自己持有的土地少報,瞞報。大戶們少交甚至不交,但是朝廷的稅總是要交的。所以才有了那首《憫農》,《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雖然歷朝歷代更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百姓活不下去了。造反至少還有口飯吃。”

五王爺忍不住問道:“如果擔心天下土地都集中到少數人手裡,那重新丈量一下不就好了?何必大費周章呢?”

“民變,造反,都有可能隨著重新丈量的進度而爆發。所以解除海禁是最安全,最省事的辦法,到時候朝廷真正的擁有全天下絕大部分的土地,到時候鼓勵,獎賞那些對提高畝產有貢獻的人,相信大清就可以擺脫那詛咒般的厄運。”

皇上笑了笑,說道:“來之前還打算揹著包裹逃走,現在開始給朕描述起未來了。”

“皇上,任何事情都需要一點點的來,可以先找到幾個地方試一試。”

皇上突然嚴肅起來,問道:“說說看。”

於六暗暗鬆了一口氣,“奉天,松江,福州,廣州,瓊州。”

“看來你早有預謀啊。”五王爺突然說道。“松江,福州,廣州都是你去過的地方,奉天也是因為你經過了一次徹底的洗牌。”

“王爺誤會了,奴才哪裡會有預謀。只不過是這些地方都有天然的港口,再加上當地大戶的多年經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對外貿易的規矩,以後運作起來會順暢一些。當然,他們的規矩有很多是不合適的,以後需要修改,甚至廢除。只是不能操之過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皇上笑道:“你倒是考慮周全。其他地方還好,但是奉天呢?那裡好像能用的人不多了。”

“奴才相信,只要朝廷把奉天開放,必定會有人對那裡趨之若鶩。”

“奉天何等重要之地,豈是隨隨便便任何人都可以去的?”五王爺的話說出來讓於六一時間沒有搞懂他到底什麼意思。想要自己去嗎?可是開禁之地,正是世人目光集中的地方,任何功績和過失都會被無限的放大。再加上時機的巧合,不被其他的皇子誤會也是很難的。

不巧的是,本來皇上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但是五王爺的話還真是提醒了他。奉天府是對大清王朝至關重要的地方,“龍興之地”的說法不管是真的還是胡說八道,出了問題,都是對大清王朝,對愛新覺羅氏的威脅,如果有人藉著這個事由,反抗清朝,而清朝“龍脈已斷”,很有可能讓本就支援的人動搖。

於六突然說道:“奉天府情況特殊,又是剛剛經過一次官場的變革,奴才認為那裡急需一個有經驗,有魄力,有能力的人去主持大局。不管是對當地官府的穩定,還是後續的開海,都十分重要。”

皇上聽完這話,先是看了看五王爺,又看看於六。點點頭說道:“朕知道,都下去吧。朕好好想想。”

於六隨著五王爺走出御書房,正往前走著,五王爺突然問道:“其他人爭奪儲君之位你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的都有幫助,為何到了本王,你卻攔下了?”

“奴才不敢。儲君是皇上定的,奴才哪裡敢在這裡胡言亂語。”

“是嗎?可是你剛才說的卻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