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一行抵達長島後,只見碼頭已經進行了簡單加固。旅順號、登州號都已經靠著了。原來吳東去皮島交易也已經回來。
許東上岸後,先找吳東瞭解了去皮島情況。吳東彙報一切都很順利,沈志祥很熱情,按上次的交易標準,拉回來了500來號人和一些遼東特產。不過連購買糧食帶送禮,也花了將近一千兩。
許東交代吳東解除安裝完後,隔兩天裝上糧食接著再跑一趟皮島,乘現在航線暢通、關係順暢,多拉點皮島人口回來。
來到原來的百戶所,許東先召集張大祿、陳之文、吳東、沈大成、金小虎、謝二丁、楊大強等人商議長島建設規劃。
許東對著簡要地圖,先闡述了長島建設的整體佈局,然後重點跟眾人商議了長島北部軍事行政區的建設有關安排。
商定以現在的百戶所為基礎,擴建成長島堡官邸,並以此為中心,附近分別建幾個院子,以後作為參謀處、海運處、建設處、民政處等衙門辦公地點。
行政區以北的空地則全部建成軍營,初步規劃可容納一萬人,分三期來建,第一期先容納兩千人。
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許東明確了需要優先建設的專案。一是擴建百戶所,這是島上各項事務組織領導的中心,也是許東以後的官邸,必須抓緊建好。二是建設第一期軍營和南北兩座警戒塔,構建島上防禦體系。三是抓緊設計南邊民用區建設規劃,緊挨漁村先建一批簡易房來安置島上新增人口。
吳東從皮島帶回500多人,陳之文從大院帶來300人,張大祿的一哨、草嶼島騎兵隊等軍隊進駐150人,加上長島所原有的八九十戶軍戶300多人,島上人口激增,已經超過1300人,房子什麼都很緊張。
幸好現在人力、物資都很充足,加上陳之文統籌協調能力還是很強的,島上各項建設進度很快,可以說每天一個樣。
一轉眼就到了十一月底了。百戶所整修擴建就差不多了,原來頂上破漏的地方都補好了,牆壁也重新刷了,兩邊各加蓋了一排用來居住的房子,規模比原先大了兩三倍,牌匾也換成了長島堡。看著入住條件已經初步具備,許東便率先搬進去辦公了。
碼頭的初步擴建也已經完成,對原有設施進行了加固,並從40米擴建到了100米左右,滿足停靠500噸以下的商貨船。碼頭兩側,正在修建一座瞭望塔,以加強碼頭靠泊船隻的預警和管理。
新採購的兩艘50噸級馬船已經到位,每天往返登州和長島碼頭,運送物資和人員。許東考慮兩地海上距離不到10公里,普通風帆動力的船航程也就2小時,為了省油,就不用登州號和旅順號了。
期間吳東又跑了一趟皮島,照例帶回了500多人。看著島上人口漸多,許東組織了一次簡易版的“科舉”人才選拔。
選拔分為三個組,一組考文化常識,重點了解對時事看法和民政管理的一些策略;一組考工藝,任何擅長的工藝技術都可以展示;一組考軍事技能和兵法策略。
透過一整天的考核,還是發現了不少人才。給許東留下較為深刻印象的有四個人:
第一個叫徐遠,來自皮島,曾經中過舉人,目前是許東體系文化水平最高的,由於歷經戰亂磨難,一點都不迂腐,對當前鬥爭形勢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
第二個叫張慶偉,來自登州,長得孔武有力,擔任過孔有德部的總旗,因不滿孔有德投韃而脫離軍隊,與韃子面對面廝殺過,個人軍事技能很過硬。
第三個叫沈有恆,來自皮島,以前是鑄炮的軍戶,技術過硬,經驗豐富,因在皮島沒炮可鑄,忍飢挨餓,就託人找關係來到了這裡謀口飯吃。
第四個叫李海礁,就是長島的軍戶,祖傳會造船、修船,操船技術也一流。
除了這四個相對突出的,還有五六人也有一定的培養潛質。許東決定把他們編成一個班,再從現有軍政體系中推薦七八個人,開一期預備幹部集訓班,加強思想教育和管理知識培訓後,分配到各個部門邊幹邊學。
其他有一定技術基礎的三四十名工匠都交給謝二丁使用,透過基礎體能考核的200人組成新兵集訓隊,交由張大祿組織訓練,作為下步擴充軍隊的補充。
一天下午,沈大成過來彙報了近期財務情況。“公子,我們這個月餉銀需支出約3300兩,而且現在人員增加很快,餉銀也會隨之增長。目前登州酒樓和興華商行的收入,勉強能夠滿足餉銀支出。
算上突襲望海堡的收入,原有銀錢金700兩、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