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梟雄、英雄等各代人傑和忠義之士都是被人推崇稱讚與尊敬的。
自秦末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開始,呼聲高漲。
“傳庭在,明不亡”儘管有著誇張的手法,還是讓來自後世的李源升記住了這麼一個人,一個值得敬佩的人,因為,他李源升自問做不到那一個程度。
而對於孫傳庭來說,李源升確實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以孫傳庭對於當今聖上的秉性的瞭解,這一個年輕人已經是撞了大運了,必然會再次見到皇上,並且可能在謙愛的指引下掏了個一官半職。
匡扶社稷和維持王道目前就是孫傳庭在北京城作為軍方高層的主線任務之一二。
四目相視,各自若有所思!
誰的時間不是時間呢?對於孫傳庭來說就不是,也沒有什麼架子,簡單介紹聊天就進入了下到國計民生上到政治學問等等。
聊天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個性,也可以影響別人的思考。達到一定的高度,我們稱之為談判。
“是一個人才,可以投身商賈之道,著實可惜了,哎,南直隸那群庸人,怎麼會腐敗到淹沒了這樣的人才的地步呢?!”
李源升受自於後世龐大的網路時代的資訊和不一樣的世界觀,每每讓孫傳庭思路一新。
不過,只能是讚賞和看不下眼,並不能讓孫傳庭添下臉蛋去提拔重用李源升。
不說朝廷制度規則在那裡,以孫傳庭的身份必然有著特權的。
國道艱難,孫傳庭幾乎把自己有限的影響力都放在了未必一定的平衡下,這樣微妙的平衡,讓他得以在腐敗的國政下,調動一定的力量為國為民。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足以打破這一個平衡。
好在,李源升還算是一個人物,品格還可以,那麼,就每一個人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與走法,他孫傳庭不願意去幹預。
“浮塵,我問你,關於後金之患和內賊之亂,你覺得哪一個更加危險?!”
在前面,只要不是特別有政治偏向的問題,李源升都是盡力去有限地回答,避開後世特殊的知識點,使其圓潤起來。
不止是為了獲得孫傳庭的恩情與幫助,還有,一個可以為國家為人民而犧牲的人,在任何時代都是值得被尊敬的人。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其實是固定的,不會因為有了李源升的提點,孫傳庭的命運就會有多大的改變,可以說,除非逆轉大明的國運,孫傳庭才能改運,這樣的人,是國士來的。
看著孫傳庭兩鬢斑白的髮際,李源升沉默了半響,這在談話中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然而,孫傳庭和已經被李源升博學獨到眼光震撼了的寧源潤並不介意。
很多針對先下問題時事弊端的解答,都是一聽就猜測出有七八成把握,可以實施運作的樣子。
“大人,《資治通鑑》是一本好書!!!”
李源升說完這句話,並沒有再說什麼,這裡,是皇權獨到的封建世家時代,有一些事情只能夠隱晦地表達。
好吧,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大明王朝最大的弊端,就是內部統治的問題。
崇禎皇帝能力不夠優秀只是核心問題之一,最大的問題是大明王朝兩百多年時政下來,積累的各種弊端,例如,土地兼併,人口流失,官員制度的黑暗不堪,腐敗,等等。
絕對不是後金建奴,還是內賊李自成等人,誰厲害的問題。
更加關鍵的是,這些弊端政治利益獲得者,並沒有多少為了自家利益扛起來的意思,就有了最後崇禎皇帝被迫吊在煤山的形勢。
噼裡啪啦~
桌椅的木頭被有武將成分的孫傳庭直接捏爆了,只是情緒不明,面無表情,雙眼如同泉水一般波動著。
君王如君父,終歸是孫傳庭,終歸是大明王朝土生土長的人,終究是飽讀四書五經的文化人__
必然是靠著大明社稷一起墜落的那個名將。
沉默著,這一刻,孫傳庭沉默著,智慧如他,自然是聽出了李源升的言外之意。
大明王朝病了,深入骨髓的病,孫傳庭本身就有著深入的感悟,就比如,他只能夠調動那麼一點有限的力量,保家衛國,何其可笑!
沉默不可怕,氛圍的中心沉默了,才是瘮人的。
寧源潤臉色慘白,作為孫傳庭的弟子,也是一個聰慧的人,劇烈的呼吸,一滴冷汗花落滴在胸口,大口大口的出著氣。
當今聖上怎麼會有錯?!錯的是卑劣的臣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