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守住了,但卻是一場非常慘烈的勝利。
朱雀軍都損失了將近1萬人,常規軍損失的自然更多,兩萬多常規軍士兵在這次交戰中陣亡。
有朱雀軍在前面作為主力,他們的傷亡才會只有2萬多,否則估計能到個四五萬。
當然了,楚軍的傷亡自然是要比他們更多,足足有13萬士兵在這一次戰鬥中傷亡。
但這一次的戰損比例,比之前的要小很多。
這第2次戰役,楚軍小勝。
因為沒能突破朱雀軍的防禦,黃承公並沒有選擇再繼續進攻,而是加固了羅縣的防禦,準備先將汨羅江以北的地區給奪回來。
這一部分割槽域,有大部分原本是屬於江夏的,但是因為這一部分是在江水的南岸,所以都被陳國所佔領了。
不過,陳國並沒有重點開發這裡。
反而是將,這裡數個縣城的百姓全部轉移到了武陵郡或者長沙郡,在這裡成為了一個無人區。
因為這裡如果遭到攻擊的話,並沒有那麼好防守。
這裡比較平坦,又沒有什麼山川河流,一旦遭到攻擊的話很難防禦。
所以不如直接把這片區域給放棄,將百姓和財產轉移到其他地方。
這個世界很大,轉移這裡的幾十萬上百萬人到其他地方,輕輕鬆鬆能夠安排下。
那些士族豪強的土地,數不盡數,拿出一些分給這百萬百姓,那是綽綽有餘的。
儘管已經沒人了,但是這裡也是好幾個追隨黃家計程車族豪強的祖地。
黃承公將這裡奪取回來,他們更加的感激涕零,鞠躬盡瘁。
沒有了百姓不要緊,只要地回到他們手裡,種地的人隨便都能找到的。
其實,拿下這樣的地方對於楚國,對於黃承公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是能夠取得勝利,能夠安撫人心,對於現在的楚國和黃承公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只要能夠在陳軍手中取得一次勝利,就能夠告訴楚國計程車族豪強們,告訴那些支援楚國的諸侯們,陳國是可以戰勝的。
只要他們願意繼續支援楚國的,楚國一定可以阻擋住陳國,讓楚國成為陳國的墳墓,不讓陳國有機會插足他們的國家。
如今,黃承公和蒯荀都非常清楚,現在的楚國就算戰勝了陳國,就算將陳國趕回蜀州,把失去的領土全部收回來,楚國也不可能是之前的楚國了。
註定要被其他諸侯國所操控,淪為一直對抗陳國的國家。
不過他們倆已經做好了這樣的打算,願意作為其他諸侯國的棋子,替他們阻擋陳國的進攻,到時候中原諸雄真出個霸主來,他們便直接投靠。
等楚國滅亡,或者歸順的時候,他們兩人所在的世家,地位依舊不會受到影響,相反楚國的皇室,畢竟會受到霸主的打壓,越來越弱。
世家的第一要務,可不是忠君報國,而是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世家傳承千代萬代,經久不衰!
當然了,取得了這次勝利,對整個戰場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只是稍稍的開啟了一個小缺口,想要取得更大的成果,他們還需要多幾次這樣的勝利。
楚國這邊開始進行調整,黃承公接下來的計劃是繼續南下,奪回整個長沙郡。
這是他所屬的勢力範圍,他麾下除了江夏郡士族豪強之外,最多的就是長沙郡的人,如果能夠把這裡奪回來的話。
他麾下的人對他會更加地忠心,這對他以後更加有禮貌。
但是,長沙郡的治所臨湘乃是重鎮,定有陳國精銳在那裡駐守,想要奪取過來,並沒有那麼容易。
他還需要進行詳細的規劃,看看接下來應當如何用兵。
黃承公在思考的時候,陳國那邊同樣在進行調整。
更主要的是對這次的失敗進行總結還有懲戒。
陳昊親自來到了益陽,隨行而來的還有黃煦,陳虎和御林軍。
在得知羅縣的事情之後,黃煦便立刻為陳昊分析了接下來黃承公可能會怎樣用兵。
經過一番分析,陳昊和黃煦都認為黃承公接下來有很大的機率會對長沙郡用兵,而且對方對長沙郡極有可能抱有必取的決心。
而朱雀君現在的情況,如果再面對楚軍的猛攻,恐怕是難以擋住的。
所以他率領御林軍親自前來。
當然,他過來還有另外一件事,他要看看江澤如何處置謝勝。
益陽城外的軍營中,一處高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