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了低頭,算是做拜別之禮,隨即不再猶豫,虎軀一縱,風馳電掣般朝著山中深處奔襲而去。
望著它的身影消失於視線當中,李敬道喟然一嘆。
悟性雖好,奈何心性拖了後腿,容易受人間情慾影響,欲想得道化形怕不是那麼容易。
拋開這些雜念,李敬道獨自行走在山林當中,一邊熟悉山裡的環境,一邊思考著怎樣著手去尋覓趙成子的尸解之地。
他不由在腦海裡又回憶了一遍當初萬福宮道長給他講的故事,深究其中細節,以此作為參考進行推測。
太陰煉形,先死而後生,破而後立,聽來玄奇無比,只是不知具體修煉方法如何?
,!
細細思量了良久,李敬道似有所感,自雲紋八卦袋中掏出一個羅盤,以自己為中心,左手掐個道印,默誦口訣調動法力,羅盤上八卦刻紋煥發出陣陣金光,當即運轉演算起來。
待到指標落定,它昂首闊步,往北而去。
《太陰寶誥》除了點明玄丘山這個大致地點以外,再無其他有用的資訊,至於趙成子的生平事蹟,則全憑那個所謂的傳說故事,要想在這種情況下準確找出他的尸解之地,無異於大海撈針。
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藉助羅盤演算碰碰運氣。
為了確保演算精確,李敬道不敢把目標設的太廣,基本上是以山洞地壑、懸崖絕壁之類作為參照標準。
畢竟按照常規思路來講,既然是進山隱修,自然是不想被人知道,更何況修煉秘法安危難測,稍有不慎便是身死道消,怎會馬虎行事!
故在他看來,這些地方通常比較隱蔽危險,一般人難以發現並且抵達,天然的山洞地塹可是絕佳的閉關場所,在裡面待到死都不一定會有人察覺。
因而李敬道想按照這個思路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有所發掘。
他不再遲疑,當下便開始對玄丘山展開了搜尋,依照羅盤指示逐漸擴大範圍,循序漸進。
玄丘山佔地方圓數百餘里,連綿群山,大小山頭不知其數,山洞地塹不知其繁,要想從這其中找到對的那一處絕非易事。
李敬道亦只能一點一點的尋覓線索,縱然耗費大量時間,卻也是沒辦法的事。
:()從太陰煉形開始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