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期限已至,陰神出竅
金丹之術,直通大道,共分為四大境界,乃是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
李敬道目前的境界便是煉炁化神,以中丹田為鼎器,以自身先天元炁為藥,腎為水,心為火,煉化真炁,修煉丹胎,也就是元神當中的陰神。
說來也巧,「太陰煉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能做到元神出竅,而李敬道剛好就達到了這一點。
故而他不需要再去做其他準備,只要按照心法將法力過渡給丹胎陰神,靜靜等待時機便好。
這個過程其實是極其艱難的,因為要掌控好“火候”,就如同煉丹一樣,火候太大丹藥就廢了,火候太小又煉不成,所以就很考驗功力。
如此一連數日,待得渾身元炁法力盡數融入進了丹胎,李敬道終於收功停了下來。
他睜開雙眼長吐一息,如釋重負一般。
“總算……是成了!”
李敬道雙腿一展,正欲起身,結果卻在站起來的那一刻忽然腳下不穩,猛然打了一個踉蹌,好在他及時伸手扶住了石壁,這才沒有一跤跌倒。
感召著體內氣息不穩,本能性的拿過雲紋八卦袋,伸手在裡面摸了摸,摸到小瓷瓶之後,忽而想到什麼,無奈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他將小瓷瓶持於手中,拔開木塞看了看,裡面還剩下八九枚丹藥,散發著陣陣藥香。
“唉!這東西還要之何用?”
他隨手將瓷瓶又放回了袋中,不予理會。
行至洞道,運炁將巨石推開,來到洞口外面的青石臺上。
陽光沐身,秋風拂面,好一派盎然之象。
“算算日子,也該到中秋了。”
李敬道自語一句,繼而想起那洞中遺歌。
“中秋採補太陰精,煉形百年期復生。回首金輪劫數盡,南山玉骨散餘香。”
“南山玉骨散餘香……”
李敬道觀望著崖下的風景,觀望著這座山。
“希望貧道可不要落得這個下場才好。”
關於那《洞中遺歌》的作者無名氏,李敬道心中早已有了論斷,在他看來,這位無名氏應該不是趙成子。
試想一下,趙成子修成秘法,得道成仙而去,那是何等的春風得意,又怎會留下一首如此絕望並帶有死氣的詩?
何況石壁上的「太陰煉形」修煉經文,乃至指引他來到這兒的《太陰寶誥》,全然是出自無名氏之手,關鍵二者之間又毫無聯絡,倒像是有意為之,專程引人來此似的,這就不得不讓人心生疑竇。
因此李敬道推測,這位無名氏,應當只是修煉「太陰煉形」的一位後來人。
只不過他煉形失敗了,亦或者其他什麼原因,萬念俱灰之下,又不忍秘法失傳,於是在最後關頭刻下經文,留下絕筆詩句,寫下《太陰寶誥》,並設法使其流傳民間,以盼後繼有緣之人解得其義,最終來此將秘法傳承下去。
當然了,事實究竟如何誰也不清楚,這些都只不過是李敬道的猜想罷了。
許是知道自己的期限將至,李敬道此時不禁心生絲絲感觸,哪怕早已有所打算,可真到了這個時候,難免還是會有些情不自禁。
「太陰煉形」兇險異常,除了修煉過程千艱萬險,其中還伴隨著各種不確定的災劫,此一去前途未卜,說實話,他心裡是完全沒有底的。
奈何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發呀!
下得崖底,李敬道來到了那片竹林,聽著風吹竹葉的聲音,看著枯葉墜落之景緻,感受著竹林中清幽的氛圍,他的內心不由跟著漸漸平靜了不少。
想著今天出來這一回,可能就是最後一次,李敬道索性拋開那些雜念,兀自在山裡閒逛了起來。
他漫無目的,走到哪兒算哪兒,路遇一條山澗,更是乾脆脫下衣袍,跳到水裡沐浴了一番。
如此一邊賞景,一邊遊玩,不知不覺,日漸偏西。
李敬道回到山洞,站在洞口,目視著一抹殘陽漸漸隱於山後,付之一嘆。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皓月當空,猶如一輪玉盤,清冷的光輝絲絲縷縷灑落大地,如蒙上了一層輕紗。
石洞內,李敬道盤膝端坐於洞室正中,瘦弱的面容再無半分血色,整個人形如枯稿。
自發掘秘法當天時起,至今已有七八日,他一直沒有再吃丹藥調養,加上一身元炁渡給丹胎,丹田所餘幾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