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可觀的,一定能夠為推動地球本身運轉提供動力。
所以,從大方向來看,能量問題肯定是能夠得到圓滿解決的!”
說到這兒,她的語調微微上揚,透著幾分欣喜與期待。可轉瞬,她像是又碰到了新的難題,疑惑地問道:
“只是,十一,我實在有些想不通,為什麼同樣是基於這套理論研發的配套球體,和那顆你之前著重提及的增流球,它們最終產生的功效差距會如此之大呢?這簡直就像是天上的繁星和地上的塵埃,有著天壤之別!”
說到此處,陳嬌的眼眸之中,那深深的疑惑如同濃霧一般瀰漫開來。
陳十一目光緊緊鎖住陳嬌,眼神中透著科學家特有的嚴謹與探索欲,語氣中帶著幾分引導式的口吻說道:
“嬌,你剛剛可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親眼看到了,就在剛才那關鍵的實驗環節,當我小心翼翼地操控著放電器,讓那一道道刺目的電流精準地衝向銀白球體時,你猜怎麼著?
它並沒有如先前咱們測試過的增流球一般,從某一側迅猛地傳出更為強烈、肉眼可見的電流,甚至可以說,它的整體就像陷入了沉睡,愣是沒有任何反應,平靜得讓人詫異。
可戲劇性的是,另一旁那個自始至終都沒有受到任何直接碰觸的紫紅球體,卻毫無預兆地產生了一系列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
陳十一眼神中滿是對這奇異現象的探究。
陳嬌聽得專注,輕輕點了點頭,柔順的髮絲隨著她的動作微微晃動,她抿了抿嘴唇,似是在腦海中快速梳理思路,準備發表自己的見解。
沒等她開口,陳十一又接著說道:
“這種奇特至極的現象啊,得藉由事物隱藏在表象之下的另外一個特性來解釋,那就是共振。”
他微微頓了頓,目光掃視過周圍擺放著的各種金屬器材,似是在這些無生命的物件中尋找共鳴,
“尤其是對於各種質地堅硬的物質而言,這種共振特性就好比是它們與生俱來的‘隱藏密碼’,尤為明顯。
你想啊,物質擁有足夠的強度,就意味著它們的內部結構相對穩定,能夠承受並傳導振動,就像緊繃的琴絃,輕輕一撥,便能發出悅耳的聲響。
而對於同種材質,並且規格相同的兩塊金屬而言,它們之間就好似有著一種神秘的默契,極易發生共振現象。簡單來說,便是當其中一塊金屬受到外力作用,被迫發生振動之時,只要另一塊距離較近,規格相同的金屬在這股‘振動磁場’的影響下,也會像是收到了某種訊號,產生同樣頻率的振動,同起同落。
而咱們眼前這兩顆金屬球體呈現出的原理,便大致與共振脫不了干係。
但你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它又與傳統意義上的共振不是特別吻合。
畢竟,先前的銀白球體在遭受放電衝擊時,並沒有產生任何肉眼能夠捕捉到的明顯波動,平靜得就像一潭死水。而且,這兩顆球體雖說空間結構近乎一致,可內部的銅與銀的位置卻是被巧妙調換的,就像是同樣的拼圖,卻換了關鍵幾塊的位置,整個畫面便大不一樣了。
故此,我目前只能謹慎地推斷,它們的深層邏輯或許與共振同出一源,就像是一條大河的不同支流,源頭相同,但流向和表現形式卻各有差異,所以絕不能簡單地將其歸結為共振現象。”
陳十一的聲音逐漸低沉,像是陷入了回憶與思索的漩渦。
“因為此前,我曾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嘗試製造過兩顆完全一模一樣的小球,從材質到規格,都做到了分毫不差,就像是複製貼上出來的。最後的實驗結果也確實顯示,它們能夠精準地產生共振現象,就像理論預測的那般和諧統一。”
陳十一輕輕搖了搖頭,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
“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它們卻無法產生先前你所觀察到的那種神奇異變,彷彿缺了一把鑰匙。” 他長長地嘆了口氣,燈光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陰影,更襯出他此刻的無奈。
“那時啊,對於這種電磁交換奧秘的探索便如同陷入了一片泥沼,舉步維艱,停滯不前。”
陳十一的語調變得沉重,眼神中透著幾分不甘,
“因為咱們都清楚,僅僅依靠增流球那有限的增流效果,就好比是用一個小水杯去舀幹大海,遠遠無法滿足咱們對強大能量的需求。想
要增流球增強足夠強的電流,按照常規思維,我們就必須把增流球製作得更大,讓它內部能夠容納更多的能量,就像是把阻擋水流的‘大壩’鑄得足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