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墮落(3 / 4)

小說:最後的御者 作者:黯淡星月

個讓它感到痛苦的地方。

可是每當它來到擋板邊緣之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電擊,身體顫抖著,隨後滾落於盒中。在多次嘗試之後,它最終放棄了爬出去,即使後來將導線撤掉,它也從未嘗試過一次,只是蜷縮在盒子的角落裡,眼神空洞,失去了反抗的勇氣。

而這和人類多麼相似,本來具有著可發展為規則的靈,卻被現世的各種規則所形成的籬笆禁錮,以至於如今,放棄了突破的天性,屈從了自身動物的本能,直至生命死亡。就像那位少女眼中的麻木,她或許也曾有過夢想、憧憬,可在現實的打壓下,漸漸失去了光芒,變得麻木不仁。

漂亮女人的不幸便在於此,她們幾乎被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她們的美貌成為了一種資本,卻也引來了無數的麻煩。她們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去追求真正的自我價值,只被鼓勵著滑到最底處,享受極樂。

各種娛樂場所、虛榮的社交圈子向她們招手,用金錢、物質、虛榮的讚美誘惑她們。當她們發覺被海市蜃樓愚弄之時,已經為時太晚,她們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當中,早已耗盡,身心俱疲。

在這個風嬰過後的塵世間,這種現象尤為明顯,社會的動盪、人們精神的空虛,讓這種對美貌的扭曲利用更加肆無忌憚。

當然了,陳十一知道,美貌本身,並沒有錯。

錯的是這個浮躁的社會,將美貌當成了一種交易的工具,而忽略了其背後應該承載的真正內涵。

出了電梯間後,陳十一步行在小區休閒區內,與在落地窗觀看到的城市面貌截然不同。

在陳十一眼前,高架道阻隔大部分了望向天空的視線,一道道狹小的光柱自高架橋之間的縫隙中透射下來,像是一道道利劍劃破黑暗。

這是阿喀琉斯之盾的缺陷,那原本用來抵禦外敵、保護城市的阿喀琉斯之盾,在和平時期卻成了遮擋天空的障礙。至於在風嬰之後為什麼不拆除阿喀琉斯之盾的原因很簡單,一是破拆難度高,那巨大的結構體、堅固的材質,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在如今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二是在阿喀琉斯之盾的作用下,一線沿海城市確實成了不錯的堡壘,有效地抵禦了風嬰帶來的一些次生災害,若是拆了,哪一天風嬰捲土重來,想要重建可就麻煩了。

至於因此而喪失的城市宜居度,在如今這個社會,自然也沒什麼人在意了。

人們在經歷了風嬰的生死考驗後,更在乎的是生存,是安全,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已經降到了很低的標準。雖然投射下來的光線不夠明亮,但足以視路,陳十一走著走著,汽車的轟鳴聲便隨著點點車燈透過前方小區大門傳來,那聲音由遠及近,逐漸響亮,這說明他要走到街道了。

得益於上層阿喀琉斯之盾的保護,在人們重新回到這座城市,下層只是堆積了不少淤泥與屍骸,場面有些慘烈,讓人不忍直視。

但馬路基面並沒有太大的損壞,在將這些廢渣清理之後,人們很快決定,下層的馬路用於汽車行駛,而曾經的商鋪則整體搬到了高架道上,原先遺棄的店鋪則化為了一個個停車位,這樣既充分利用了空間,又解決了交通和商業佈局的問題。並在高架道的縫隙之中建造步梯,用以人們往返於馬路與高架道。

簡單來說就是建造了阿喀琉斯之盾的城市,紛紛多了負一層,形成了一種奇特而又實用的城市結構。

故此形成了行人走高架橋,而汽車走負一層道路的新交通模式,出人意料的是,新的交通模式大大降低了擁堵程度與交通事故,不過其中應該也更多因為人口減少的原因。車輛在寬敞的負一層道路上行駛,不再像以前那樣擁堵不堪,行人在高架道上行走,也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不用擔心被汽車撞到。

陳十一很快便走出了小區大門,來到了街道,行走在街道上的陳十一看見前方不遠,便有一部通往高架道的步梯,其上,正有不少行人在上上下下,伴隨著丁達爾效應,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束,步梯上的人們好似行走在光中,每個人的身上都被鍍上了一層淺白色的光輝,好似充滿了希望與生機。

而陳十一快步透過步梯,來到高架道上,始一來到高架道上,陽光傾斜而下,放眼望去,不少人行色匆匆,他們或是趕著去上班,或是忙著去辦事,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不同的神情,有焦急、有疲憊、有期待。失去了馬路的束縛,行人的空間更大,好似來到了一個個小廣場,人們可以自由地穿梭、停留。只不過有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