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因為逼近界限,所以必然是比界度小的,肯定具備著“上浮”的趨向,宛如靈動的星辰總是試圖掙脫引力的束縛,向著浩瀚宇宙更高處進發。它那微小的質量與超凡的“活性”,讓其在宇宙的能量場中顯得格格不入,卻又充滿了無盡的可能。
然而,與之相對的人類肉體,這個我們朝夕相伴、無比熟悉的軀殼,究竟比界度重還是輕呢?
從直觀感受來看,肉體紮根於大地,受重力牽制,彷彿沉甸甸地訴說著自身與塵世的緊密關聯。但倘若從更為宏觀的宇宙視角、能量層級的維度去考量,肉體蘊含的能量是否又有著超越表象的輕盈一面呢?
畢竟,它承載著生命的火種,能夠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在歲月長河中穿梭前行,這背後所隱匿的能量轉換與奧秘,或許遠超我們的想象。
得益於古籍中的這段話語,以及牛頓萬有引力的深刻啟發,我仿若在混沌的認知迷霧中尋得了一絲曙光,對本宇宙的界度有了全新的認識。
回首凝望世間萬物,凡人眼所能目視之物,凡具有萬有引力特性之物,似乎都遵循著某種隱秘的秩序。深入探究下去,便會驚覺,它們都應該是比本宇宙界度大的。
何以見得呢?
因為萬有引力本身,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一種 “下沉” 的傾向,一種趨向於凝聚、趨向於內斂的力量。
當我們大膽地將本宇宙所有物體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時,便能顯而易見地發現,那些具備著萬有引力的物體們,實際上都在朝著同一點 “塌陷”。
它們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牽引著,無可抗拒地向著某個神秘的核心匯聚。
故此,萬有引力所指向的是同一個地方,那是宇宙深處最為神秘的所在。
而在整個浩渺 “宇宙之湖” 中,能夠以一點之力,且作用於全世界、全宇宙的,在我想來,其實就是深淵中那仿若蘊含無盡奧秘的 “書” 了。
這 “書” 並非尋常意義上的書籍,它更像是一種具象化的規則、一種宇宙本源的象徵。
祂本身質量便接近於無窮,其沉甸甸的分量彷彿承載著宇宙誕生以來的所有資訊與力量,而其引力自然也應該毫無遺漏地籠罩所有生靈界。
或許也正是憑藉著這無與倫比的引力掌控,祂方能作用於萬物,如同全知全能的觀察者,知曉萬物之一切,洞察每一個細微的變化與律動。
如此一來,人的肉體作為宇宙萬物中的一份子,同樣受到這股強大力量的牽制,因為祂而 “下沉”,被牢牢地束縛在塵世的維度,感受著大地的厚重與生命的侷限。
而與之相對的靈,憑藉著自身那微小到近乎超脫的特性,掙脫了萬有引力的大部分枷鎖,向著宇宙的上層維度進發,展現出 “上浮” 的態勢,去追尋那更為空靈、更為自由的境界,彷彿在與肉體所代表的沉重現實進行著一場永恆的拔河比賽。
進一步探究三界論中關於人的奧秘,會驚覺人的靈與肉體在常態下呈現出一種奇妙的相離狀態。
靈,以其超凡脫俗的輕盈,時刻湧動著向上超脫的渴望,試圖掙脫一切物質的羈絆,向著宇宙的高遠之境飛昇;而肉體,紮根於現實的土壤,受重力的牽拉,遵循著物理世界的規則,與大地緊密相連,承載著生命的基本機能與世俗的煙火氣息。二者就如同並行卻又涇渭分明的兩條軌道,各自執行在不同的維度層面,彼此之間有著一種天然的隔閡與疏離。
至於兩者為何相合,在三界論的深邃架構中,應是靈界某一道神秘且至高無上的規則使然。
靈界,作為超越現實物質世界的存在領域,蘊含著主宰萬物執行、塑造宇宙秩序的偉力。唯有源自那裡的規則,方能跨越不同維度的鴻溝,穿透物質與精神的壁壘,將靈與肉體這兩種本不相干、甚至相互排斥的存在緊緊維繫在一起。
畢竟,放眼整個宇宙,能作用於全宇宙每一個細微角落、操縱萬物生滅輪迴的,也只有靈界之上那等超凡入聖的規則了。
但對於這一點的解釋,古籍之中卻呈現出百家爭鳴、記載各異的景象。我曾於某一歷經歲月滄桑、瀰漫著古老氣息的古書之中,觀看到一種名為 “炁” 的神秘物質扮演了關鍵角色。在書中所描繪的世界觀裡,是 “炁” 使陰陽相合,進而孕育產生了人。
這種 “炁”,更像是一種具有神奇魔力的融合劑一般,無形無影卻又無處不在,悄然滲透進陰陽二者之間,以一種溫潤而持久的力量,化解它們的對立,促進它們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