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個研究者都陷入了沉思。
言歸正傳,那時的我,滿心好奇與期待,踏上了前往紫雲觀的路途。
起初,我也只以為,那會是一位擅長用壟斷知識來維繫自身神秘光環的高人,在我的想象中,他或許隱居在道觀深處,周圍堆滿了古舊的典籍,用高深莫測的話語,守護著只屬於他家族或門派的知識寶藏。
當我一路輾轉,尋路前往,終於得見那位高人真面目之時,我才驚覺自己的淺薄。
世俗所流傳的那些經典,在歲月的流轉中,於大多數人而言,不過是印在古籍上的晦澀文字,束之高閣,僅供瞻仰。
然而在這位高人口中,卻能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獲得前所未有的詮釋。他目光平和,語速不疾不徐,只是在那隻言片語之間,便仿若智慧的燈塔,指給我一條此前從未察覺的明路。
那一刻,我心底湧起一種強烈的直覺,他和我們這些深陷世俗科研泥沼、被常規思維束縛的人,絕非一路人。
或許也正是如此,他那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有著我窮盡心力也無法企及的思維高度,就像一陣清風,吹散了我眼前長久以來的迷霧,使我瞬間跳出了原先密不透風的思維柵欄。
我站在那裡,仿若被一道閃電擊中,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或許在那之前,窮盡一生所學,絞盡腦汁,也從未設想過,那些平日裡聽起來虛無縹緲、宛如空中樓閣般的言語,竟能如一把精準的鑰匙,解開現實中錯綜複雜、令無數人頭疼的科技難題。”
陳十一邊說著,眼神中漸漸浮現一絲難以言表的情緒,那是一抹深深的敬佩,彷彿再次回到了那個改變他認知的瞬間。
只是直到現在,陳十一也沒意識到被他所忽略的一點。
曾經,墮淵計劃的每一個細節,每一次失敗與挫折,都如同沉重的石塊,壓在他的心頭,就連回憶這計劃的區域性,他都是在黑暗中摸索,需要藉助手稿那微弱的光芒幫助回憶,那些密密麻麻的筆記,承載著他過往的掙扎。
而此時的他,卻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喚醒,竟是漸漸記起了墮淵計劃的全部,那些被塵封的過往,曾經模糊的實驗資料、團隊成員們討論時的激烈場景,甚至於回憶起了過去生活中的全部細節,每一個微笑、每一次爭吵,都清晰如昨。
陳嬌毫無疑問,被陳十一所說的隻言片語勾起了濃厚的興趣,她微微前傾身子,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渴望,不由問道:
“他說了什麼?”
陳十一此刻眼眸微微移向左上方,那裡藏著他記憶的寶庫,他在努力開啟一扇通往過去的門,片刻後,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空靈: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這簡短的話語,蘊含著宇宙萬物的執行真諦,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