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
袁術遣公孫越幫助孫堅攻周昂,公孫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孫瓚怒道:“我弟之死,禍起於袁紹。”於是出兵駐紮在磐河(今河北境內)準備報復袁紹。袁紹非常驚恐,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堂弟公孫範,派他到南皮,想以此與公孫瓚結援。公孫範於是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青州牧,單經為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初平三年,袁紹屯軍廣川縣(今河北棗強縣東北),與公孫瓚戰於界橋南二十里處。公孫瓚以兩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左、右兩翼各自配備騎兵五千多人。袁紹命其將麴義領精兵八百在前,布強弩千張於兩翼。公孫瓚輕視袁紹兵少,縱騎兵出戰。麴義命士兵伏於楯下不動,等公孫瓚軍到十步前,一時同發,公孫瓚大敗。袁紹軍生擒了嚴綱並斬其首。麴義追公孫瓚到界橋,公孫瓚率兵還擊,再次被打敗。
於是公孫瓚逃到薊縣(今bJdx區),在縣城東南另築小城自守,與劉虞臨近,漸漸結下仇恨。袁紹派部將崔鉅業率兵攻打公孫瓚的故安,不下,在引軍南歸時,在巨馬水被公孫瓚大軍追上,大敗,七八千人陣亡。公孫瓚想乘勝追擊,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雙方戰成均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