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晉國面臨的情況,其實不只是內憂,皇室出重兵伐我大秦,必然是孤注一擲。
拖延晉國,只需做到遠交近攻即可,但是若想要真正擊垮晉國,還需從他們的內部做做文章,這也是在下此前所寫三家分晉之策略根本。”
曹操下意識好奇道:“先生認為,三家分晉,當真可成?”
諸葛亮笑道:“為何不成?自晉帝登基以來,境內世家染指中樞,手握重兵者不在少數。
姬重耳自詡雄主,其政策多變不一,以使民怨沸騰,徵我大秦,更是勞民傷財之舉。
若一時不見成效,民怨豈能抑制?世家豈可甘心?先亂其君臣和睦之心,在擾其民,則國內哀聲必甚。
謀交合二為一,方可為我大秦取勝之道。”
這番話聽似簡單,然則要真正實施,卻無比困難。
曹操聽得起勁兒,二人就當前局勢,商談半天。
期間,諸葛亮說的一句話,更是讓他對大秦的未來,充滿憧憬:
“我主年少雄心,文成武德,當有千古一帝之姿,若晉楚敗北,則我大秦,可趁勢崛起,雄霸西域,經幾世奮發,當可與夏爭雄。”
這裡的我主,指的是嬴淵。
西域,指的是大秦、晉楚三國之間,在列國中的位置。
並非是那個西域。
雄霸西域,是指成為三國之間的霸主。
與夏爭雄,是說,大秦將來,可以與夏朝一爭高低。
曹操是萬萬沒有想到,諸葛亮竟敢這麼想。
他喜歡有野心的人。
像諸葛亮這種人,有野心,也就意味著,有能力。
話尾,曹操再次起身作揖道:“請先生隨孤去往咸陽!陛下若知先生大才,必然委以重任!”
聞聲,諸葛亮便不再婉拒,直言道:“生逢明主,自當要一展所學。”
這裡的明主,指的也是嬴淵。
就這樣,曹操三請諸葛亮的事情,成為了一則典故,流傳於後世。
與近期嬴淵刮骨療毒、孤身退敵軍等,一同成為美談。
而曹操與諸葛亮在這件草廬中的對話,也被後世人譽為是‘隆中對’。
若是讓嬴淵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他叫諸葛亮,然後他投奔了自己,還暗暗發誓,要對自己效死忠的話,可能,他會哭暈在廁所裡。
也可能是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