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十二家族。”
於家主皺眉道:“那依你之見,什麼才是誠心為國舉才?”
“您的那位孫兒于謙就不錯,只有這樣的人,入朝為官,才能有所作為,陛下也會欣喜。”
郭嘉繼續說道:“當然,至於究竟是哪些人,可以入朝為官,晚輩認為,還是要精心挑選一番。
倘若各位難以選擇合適的人選,晚輩倒是可以推薦一個人,若是由他舉薦入朝為官的人選,陛下那邊,一定沒有意見。”
聽到這番話,眾人都很好奇,他口中的那個人選到底是誰。
於是,便將心中疑惑問出。
郭嘉解惑道:“此人,便是藏身於應天書院中的大儒——蔡邕。
這位老先生,曾經做過陛下的老師,相信這一點,你們應該心知肚明吧?”
蔡邕,蔡文姬的父親,此刻的確就在應天書院中。
而這座書院,便在江寧城裡。
江寧,在前朝選為國都的那段時期,曾更名為‘應天府’。
而應天書院,其實就是前朝國子監的前身。
只是因為今朝太祖有容乃大,所以便將前朝時期的國子監保留了下來。
直至今日,成為了‘應天書院’。
十二家族的子弟,多半都在此書院中潛心修行過。
這家書院,在大秦境內,論教學質量,也是僅次於咸陽城國子監與山東孔家的存在。
江南多儒生,從來都不是一句虛言。
其中有多半的功勞,都多虧了那家書院。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受教了。”
有一位家主朝向郭嘉作揖道。
後者連忙回禮道:“不敢,晚輩只是說出了一些實情而已。”
頓了頓,十二位家主一致表態,聽從他的意見,打算立即前往應天書院,請見蔡邕老先生。
讓他挑選一下十二族中的天才,彙整合名單,送給陛下。
有‘帝師’舉薦,相信陛下那邊,應該可以毫無保留的信任他們了。
這才是他們最為需要的。
在十二家主走後,來俊臣問向郭嘉,“你今日為何要向他們出謀劃策?”
聞聲,後者唉聲嘆道:“我只是不希望,以書香傳家的江南十二族,會因為政治這種事情,而陷入陛下設計的殺局當中。”
他們都一致認為。
皇帝嬴淵,之所以答應江南十二族的要求。
是因為,他在內心裡,謀劃了一盤殺局。
而且,一旦入套,這個殺局還堪稱無解。
在郭嘉心裡,江南十二族,是對國家無害的氏族。
所以,不應該毀於政治事件中。
而唯一能幫助他們擺脫困局的,就只有曾為帝師的蔡邕。
至於嬴淵設計殺局這一塊,在他看來,也絕非是昏庸。
相反,還很英明。
因為只有將世家的力量削弱了,那些寒門子弟們,才更有機會。
只不過,他覺著,江南十二族,不應該成為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