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喜不止。
就在去月初,齊國那邊,派出了整整五十萬大軍,進攻楚國邊境。
也就是說,現如今的楚國,是腹背受敵。
聽到這個訊息後,秦軍陣營裡,不止是他感到高興。
四王以及其餘一眾將領,也是欣喜若狂。
原本他們以為,再這樣打下去,軍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戰線越拉越長,有莫大危險潛伏。
可是如今,他們不這樣想了。
楚軍腹背受敵,應顧不暇。
要不是陛下頒佈的那道聖旨,只怕秦國難以逮到如此好的機會。
秦軍陣營中。
曹操向眾人大笑道:“本帥已將齊國兵犯楚國一事,差人快馬送到咸陽。
如今,我軍佔據天時人和,或許真能在楚國身上,狠狠刮下來一口肉吃。”
郭嘉正色道:“曹公,只怕陛下那邊,早就知道這件事情了。
要不然,英明如陛下,又豈會做出,讓您率軍深入腹地一事?”
聞聲,曹操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道:“陛下當真是神機妙算,英明神武。
諸位將士,本帥提議,這杯酒,我們要敬一敬陛下,若非是陛下遠在咸陽決勝於千里之外。
只怕我大秦,就已經失去這個天賜良機了。”
誰也無法保證,齊國攻打楚國的這場戰役要打多久。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齊國並不打算滅掉楚國。
既然不是國戰,沒有到滅國的那種程度。
那麼,齊國一定會在討得便宜後,藉機敲打楚國一筆,然後休戰。
所以,秦國要是參戰晚了,估計連湯都喝不到。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嬴淵那道讓所有人都看不明白的聖旨,使秦國可以狠賺楚國一筆了。
......
楚國,太安城。
一連幾日,羋熊都沒有睡好覺。
畢竟,齊、秦兩國,幾乎同時來犯,楚國不少疆域都已易於敵手。
縱然不至於被亡國,可是會影響到國運啊。
政和殿中。
羋熊向朝中幾位大臣緩緩開口道:“朕倒是不擔憂齊國那邊,畢竟吳起已經過去了。
他也向朕保證過,只要有他在,就不會讓齊國佔到絲毫便宜。可是秦國那邊...
朕總不能同時向齊、秦兩國,同時宣戰吧?”
齊國和秦國不約而同的動作,讓不少以為,他們已經連橫了。
實際上,這完全就是個巧合的誤會而已。
同時向兩國宣戰這件事情,羋熊還不敢做。
況且,於秦國而言,是楚國不對在先。
“陛下,齊國來勢洶洶,一直都將我楚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禮部那邊多次派出使節商談未果,看來,他們是不會與我楚國議和的。”
一名禮部官員說道。
黃歇附和道:“陛下,齊國勢大,我楚國只得暫時隱忍。齊、秦兩國經此一役後,只怕會達成默契。
屆時,我大楚將會一直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為今之計,只有向秦國議和。
畢竟,齊國那邊,自恃為上國,是不可能答應我楚國的議和之舉。”
事實也是如此。
這些年來,齊國不時會侵擾楚國邊境。
即使是打輸了。
齊國也從未向楚國議和過。
因為不需要。
齊國就是仗著自己國力雄厚,所以才會時不時的去削弱一下自家這個鄰居的國力。
一旦議和了,礙於面子,齊國還怎麼時常做出騷擾之舉?
這豈不就是給了楚國安穩發展的機會?
所以,黃歇才說,與秦國議和,至於齊國那邊,則根據上述理由,完全沒必要考慮了。
“向秦國議和?”
羋熊搖頭道:“上次與秦國議和,秦國不是拒絕了麼?這次,你怎知,秦國會同意與我們議和?”
黃歇直言道:“啟奏陛下,上次是因為我們沒有帶著誠意去議和,而這一次,臣建議...”
“可向秦國和親!”
聞聲。
眾大臣包括羋熊在內,都感到困惑。
頓了頓,後者皺眉道:“據朕所知,秦國好像沒有待字閨中的公主。”
黃歇正色道:“陛下,臣是說,將長公主殿下,嫁給秦皇嬴淵。”
話音剛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