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縣與櫟陽之間,互為犄角,倘若鄭縣有失,我軍就將陷於被動當中,不知諸位將士,有何建議?”
他乃是楚國的頭號大將。
麾下將領無數。
其中要屬他的三個兒子,最具能力。
長子項超,勇力過人,經常於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次子項梁,智勇雙全。
三子項伯,長於智謀,精通用兵之道,每每用兵之時,必會想好後路,以防兵敗如山倒。
所以,他領兵,雖然不能保證最後會大獲全勝,但是最起碼,可以保證,不會有大敗發生。
總而言之,項燕的這三個兒子,都是人中翹楚。
聽說,其長子項超之子,雖尚年少,但已力能舉鼎。
這時,聽到自己父親問話,項超起身作揖道:“父帥,末將認為,敵軍也不想將這場戰役拖下去了,畢竟,一旦我們糧草補足,戰力充沛,屆時,敵軍將再無翻身之機。
所以,他們才會趁著我軍糧草短缺之時,迫不及待的要與我軍一戰,試圖速戰速決,如此才能打破現有的僵局,從而謀求一線生機。
既然他們有著這個心思,我軍倒不如順水推舟,派遣援軍,與敵在鄭縣決一死戰!”
項梁抱拳道:“父帥,末將聽聞,曹操不僅率軍攻打鄭縣,還在渭南一帶,補好防線,似乎是有意要阻攔我軍橫渡渭水。
倘若此刻派遣援軍前往鄭縣,必然是損失慘重,此消彼長下,末將認為,鄭縣可棄。”
“二弟莫不是怕了?”項超直言道。
聞聲,項梁苦笑道:“兄長,那曹操精於謀略,還是小心一些的好,倘若此刻我軍派出大量援兵前往鄭縣,屆時,敵軍率軍來攻櫟陽,又當如何是好?”
“敵軍從哪來的兵力,還能攻打櫟陽?二弟你這是多慮了。父帥,末將只需二十萬大軍,揮師南下,必親斬敵帥曹操首級獻於父帥!”
項超信誓旦旦道。
“我兒勇猛,既然我兒有如此決心,那本帥便給你二十萬精兵,即刻南下,馳援鄭縣!”
項燕做出決定。
身為主帥,有著很深刻的全域性觀念。
他認為,鄭縣地理位置特殊,不易捨棄。
否則,櫟陽將無門戶可言。
因為多日以來的缺糧問題困擾和嬴淵的強勢崛起,項燕已經從一開始的銳利進取,變成了守拙。
“父帥,末將認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父帥莫要忘了,重泉一帶,有敵軍蹤跡,萬一敵軍派兵攻打櫟陽,與重泉一帶的敵軍裡應外合,屆時,我軍必陷入被動當中!”
項梁心懷憂慮。
這時,項伯開口道:“父帥與二哥若是擔憂重泉的情況,末將可前去鎮守,保證重泉,必不會陷入敵軍手中!”
聞聲。
項燕不再猶豫,大手一拍案桌,沉聲道:“甚好!既然敵軍想要與我軍在渭南一帶決戰,那便隨了他們的心願!
由項超率領二十萬 大軍,支援鄭縣,攻打渭南。項梁,本帥給你十萬精兵,明日出發,經山道奇襲蕞城。
他們想攻鄭縣,便去攻,這蕞城,本帥勢在必得!”
他想的很簡單。
敵軍拿鄭縣,他就趁機拿下蕞城。
項燕率領的六十萬大軍,一路征戰到現在,除了各地佈防之外,可戰之兵,尚有四十萬。
他在心中暗想著,四十萬對陣十餘萬,不管怎麼說,優勢在我。
所以,即使與敵決戰,也沒有敗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