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喚程瀟,原來跟過自己老爹。
顧平先把人篩一遍,認為不合適的都調到了外圍或者工坊,過了他這關的有程瀟接手培訓一番,合格了才能入職。
邢承恩可以吐槽這個時代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但是人家很多機制其實並不遜色現代。
王進也是防患於未然,未來邢承恩若是更進一步,身邊的這些家奴不提前布控,很難說會發生什麼。
元朝可是鬧過一個很可笑的政治現象,侍衛亂政。
中國這麼多朝代,元朝是唯一能出現侍衛亂政的朝代,奇葩到飛起。
你以為元朝的侍衛亂政和漢唐明的宦官亂政性質類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不不,你想多了。
漢唐明的宦官,一般是哄騙或逼迫皇帝。
怯薛歹不是,他們是直接偷皇帝的玉璽搞很多空白的聖旨,自己往上填寫內容。
忽必烈死後,大內侍衛放飛自我。
今天你寫道聖旨封賞我,明天我寫道聖旨封賞你。或者,你“下旨”罷我的官,我再“下旨”罷你的官。
史書記載,最囂張的十三年內,侍衛們就下了六千四百多道“聖旨”。
大都的聖旨天天往外飛,涉及到人事、兵馬、錢糧等大事,亂七八糟,烏煙瘴氣。
地方官被侍衛們升遷到中央做大員了,很多地方的官產落入私囊了,有的地方稅率變了,有的人被罷官了,有人無罪被殺,有人有罪被放……
皇帝竟然不知道,或者即便知道,也無所謂。
這就是一開始沒規矩,後來玩的野了,也管不了了。
這種事情在中原王朝不可能發生,蒙元嘛…
外宅有管家程瀟負責,內宅暫時讓晴雪負責起來,雪丫頭也該學著點管家的本事,未來自己還需要她掌握錢袋子。
顧平也被獨立出來抽人組建情報局,對外刺探情報,對內防範不軌。
別以為古人沒有情報部門,南宋就有皇城司。
皇城司在後唐即有,本名武德司,是禁軍的一部分,宋太祖改名為皇城司(或稱皇城探事司),屬員稱為皇城卒,又叫察子,“周流民間,密行伺察”。
宋代在邊境也設立了專門的間諜機構叫邊鋪,據南宋華嶽說:“惟能依此置鋪,召募間諜,明遠斥候,則屯邊之兵無事得以休息,有事不至窘束……每鋪三十人,每屯各有三人。或遇有故,則甲探報甲,乙探報乙。彼此互見而不至於隔越,遠近交通而不至於斷絕,是謂聚探。”
宋朝無法突破的困境是,投入雖多,卻由對內與對外兩家分攤,為爭資源,雙方彼此隱瞞、互相掣肘,導致整體效率極低。
看來古時候間諜機關為爭資源就開始內鬥,不是軍統和中統特有的產物。
自己這點實力要是有個人告密,南宋水軍分分鐘過來能滅了自己,別看天天都說宋軍實力不行,海戰上你試試。
晴雪給雪乃等人安排了工作,這些人都是專門培訓的,在南宋也算的一等女使了。
如此安排之後,邢承恩的宅院才算像個官宦人家了。
軍事物資正在準備,民用物資,也要準備,口糧這些邢承恩在日本和金國買了大量的肉食和糧食,完全夠用。
但是琉求立足的時候需要建房子,建圍牆,大量的磚石和水泥需要準備。
現在除了制甲師傅們準備罩甲,其他人員都在燒磚和水泥。
琉求島上的漢人寨子以後簡陋不堪,自己還是直接建一座城來的快些。
陶管也燒製不少,做下水管道要用。
這個年月城市建設是有下水管道的,只不過大部分集中在富人區,貧民窟是享受不到的。
跟邢承恩來的五人也都各有分配,叔父邢國舉總攬大局,楊升負責教育這塊兒,鄭坤主抓匠人,駱明分管民事,何瑤管農業。
軍事方面李六魁海軍一營,王海海軍二營,王進組建近衛軍一營,王輝負責陸軍一營。
騎兵以後有馬再說,現在就二十匹,說騎兵還太早。
物資準備,軍事訓練都需要時間,邢承恩只能等待,這次入駐琉求之後澎湖列島就轉變成軍港,留一營人守護巡航。
另外一營就要在琉求巡航守護了,陸軍一營也會在琉求駐防,防止山裡生番襲擾。
初期只是防守反擊戰術,王進位制訂的計劃就是先期防守為主,剿滅來犯的生番。
待進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