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匹,下次多帶些武器過來,我大金國有多少收多少。
這時候的鐵匠都是戰略人才,但是大部分也就是打些鐵器農具,能打兵器的都是管制級人才。
邢承恩能搞到武器說明人家背後有實力,完顏永德願意長期合作,光搶就是一錘子買賣,交易才是正途,能源源不斷的帶來利益。
對完顏永德來說,自己又不用出海承擔風險,流民多的是,給口吃的就能哄騙過來。
羊和皮貨在自己的地界真不值錢,而且自己可以和西邊的人交易,換到更多的皮貨和羊,怎麼算自己都不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在和完顏永德的交流和寒暄中,流民再次到來,這次交易了六千人,算得上是大場面,人烏泱泱的還是靠士卒看著才沒有生出什麼亂子。
一千五百戶,還是上次的法子,領號牌,發熱水乾糧登記上船,倒是有人嚷嚷是不是要賣了他們。
“官府是想把咱們流民賣了?賣到海外為奴,對不對?不要上船,大家千萬不要上船!”
流民之中又不全是傻子,自然有讀過書的。
可惜喊了幾嗓子反而沒人搭理他,旁邊人還說能管飯就行,賣不賣的誰在乎?這金人拓地幾次了?還在乎這個?
這讓喊話之人乾瞪眼,可也無能為力,反而被士兵抽了幾棍子,打的嗷嗷直叫。
邢承恩記住這個人,到船上再問問此人,若是可用就用用,要是榆木腦袋那就算了。
說他聰明能看明白買賣人口,卻在如此人多之時開口,好像聰明勁兒不夠,有點意思。
當然要是讀書讀成個呆子了,也不奇怪,那就只能當個教書先生了,政事肯定是不通的。
捱了頓打也老實了,領了口糧和熱水也上了船,沒人搭理他也沒人再鬧事,流民有地方能管飯其實很好管理的。
華夏農民的忍耐力真的很高,只要有人管飯其實不願意鬧事造反,必經那是要掉腦袋的,誰不想好好的活著?
都是沒辦法逼得。
邢承恩看不起南宋,可是看了金朝的情況還是宋好。
每到災年,我大宋的禁軍、廂軍也敞開大門歡迎活不下去的有志之士(不限年齡)當兵吃糧。
還有政府承辦的大型工程,像疏浚運河、整修“市容市貌”--城防、宮殿、邊塞。
大宋不管怎麼不好,他的這些做法沒有讓人民大規模死亡,也就延續了自己的國祚。
宋朝壓榨民眾是壓榨得很,可真有災年人家也是捨得花錢安撫的,北宋一共160多年,共爆發農民起義200多次,平均下來就是一年一次還要多。
但是真的比較大的才幾次,其餘都是壓榨太狠鬧民亂,被招安就安穩了。
所以大宋鬧民亂受招安都有一套流程了。
當然敢鬧事兒都是武力充沛之人,你不會真當宋朝軍隊拎不動刀吧?
起碼要掄刀子一番,發現打不過你才招安,打的過早變反賊被砍腦袋換賞錢了。
可金國這邊的統治者完全不管這個,又不是我的奴僕,管你幹什麼?我能把我的奴僕養活好就不錯了。
和完顏永德約定之後幾個月再來交易,颶風季節就不敢過來了,下次自己不一定過來,但是交代船隊繼續來交易。
邢承恩也是滿嘴跑火車,說自己回去一趟要一年,再來又得一年,就是給完顏永德造成錯覺,自己家的船隊能這麼跑很有實力的樣子。
完顏永德也不奇怪,金國這邊的阿拉伯商人確實要走很久,一來一回兩年過去了不奇怪。
完顏永德唯一不知道的就是這個阿拉伯商人是冒牌貨,駐地也不在阿拉伯,而是在琉求。
待流民上船後,告別了完顏永德,船隊再次揚帆起航,像琉求出發。
還是一樣的流程,讓流民不敢造次,路上有幾個島都讓王海等人畫好海圖,以後這些都是避風港,未來移民就按這條路線走。
鬧事的書生也被叫過來,叫韓鵬飛,可惜是個讀書讀成個呆子的人物,讓邢承恩好生失望。
網文裡不是這樣的人物應該都是精英才對嘛?
不過轉念一想,精英早就混起來了,要麼當官要麼也是家底殷實,除非得罪人家了,要不怎麼也不能混成流民。
更不可能在士兵環繞之下當眾高喊販奴,有點腦子也不能這麼幹啊,最關鍵的是還沒人聽他的…
邢承恩現在是頂著仙人之名施恩,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