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讓邢承恩開心的是溫度計有了,自己可以好好玩火了!
鑄炮這下簡單多了,直接玩鐵模鑄炮,泥型放棄不用了,這些匠人就能搞定。
中國工匠是很聰明的,邢承恩把鐵模鑄炮的操作方法弄出來,匠人們很快就學習完善,拿破崙炮終於成功。
先造了1841型6磅(254公斤)野戰炮,俗稱小拿破崙炮。
試射之後很成功,又產了兩門,完全沒問題,接下來搞大拿破崙炮也一樣成功。
這下炮兵部隊正式定型,戰艦上可以列裝了。
炮彈主要搞實心彈,開花彈多給小拿破崙炮配上,海上玩接舷戰,轟不死你。
,!
大拿破崙炮主要打船,那麼大個目標怎麼也能打中,這年頭大多還是靠上來奪船,邢承恩直接玩沉船戰。
這些炮都是錢啊,要是鑄的多了,泉州估計要鬧錢荒了。
明州就鬧過錢荒,日本販賣貨物後把宋錢拉回日本,曾經造成明州錢荒。
邢承恩要是鑄個百八十門的大炮,泉州肯定會有影響。
邢承恩瞭解過南宋和日本雙方貿易的物品,來自南宋輸入日本的物品以香藥、書籍、織物、文具、茶碗等為主,另外宋錢也大量流入日本。
日本輸出到南宋的大宗物品以黃金、沉香、硫磺、藥材、木材等為主,此外一些工藝品如刀劍、扇子、水晶也都享譽海外。
邢承恩對日本的黃金、硫磺、木材很感興趣,硫磺火藥要用,日本的木材是造船上佳的用料,南宋大量收購。
看來前期重點放在對日貿易上,日本現在已經不鑄錢了,直接拿宋錢來用,但是日本是有金銀銅礦石的。
鑄炮搞定之後,邢承恩才開始關注人員訓練情況。
現在要練出精兵什麼的都是扯淡,邢承恩需要的是增強組織度。
戰爭之中,個人的精悍並不能主導戰爭的走向,軍隊的組織度才是戰爭走向的關鍵因素。
就算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兵從來不曾手握鋼刀斬殺敵人,只要能機械式的做出相對應的戰術動作配合戰友,也就足夠了。
戰場經驗總歸是要實戰打出來的。
實戰經驗計劃和生番或者私鹽販子練練手,之後就是收拾海上盜匪,在之後看情況和他國正規軍碰一碰。
就算以後勢力壯大了壓力更大了,也不至於到岳飛那種剛登場就要和巔峰時期的金軍交戰的程度。
金、宋、西夏、大理,其實都一樣,在無盡的對峙之中,都已經步入衰退期,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銳利,誰也奈何不了誰,大家開始了比爛環節,就看誰比誰更爛。
真要說勁敵,可能就是現在還遠未真正成長起來的蒙兀諸部了。
既然要成軍,首先公佈的自然是編制。
考慮到實際作戰需要,參考王安石時制定的將兵法,採用三級編制,為了顯示和宋軍的不同,稍微更改一下軍稱。
宋軍中基礎單位為火,一火十人,邢承恩則設一班十人,置班長。
宋軍以五火為隊,一隊五十人,設隊長指揮,現在改隊為排,一排五十人,置排長。
宋軍中又以十隊為一營,轄五百人,為最基礎的作戰單位,這裡就不改了,也設營作為基礎作戰單位,轄五百人,設營長統領。
將兵法中,以營為基礎作戰單位,以若干營為一將。
全軍根據戰區不同,不同地區設不同數量的將,上下之間儘量不打亂部署,以此改良宋軍早期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問題。
李六魁他們就是一千人的編制,只能設為兩營,將是怎麼都湊不夠了。
自己就是團練使,直接指揮這兩個營。
他讓李六魁、王海分別擔任兩個營的營長,李六魁的營為一營,王海的營為二營。
營下面的十個排按照一二三四五排號,排下面的五個班則單純用一二三四五來命名。
這樣細緻的規定下,就算是一個最基礎計程車兵也能明確自己的所屬。
比如一名士兵隸屬一營第一排第三班,是誰的部下,一目瞭然。
除此之外還有王進統領的老人作為邢承恩的親兵衛隊,大約百人。
這一規定之下,全軍首先進行人員登記。
手下不缺能讀會寫的人,大家一起上陣,很快就把全軍花名冊搞定。
姓氏,名字,年齡,籍貫,家有幾口人等等,只要是能記錄下來的,全都記錄下來,但要是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