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承恩對這次的事情很警惕,才兩萬人就開始有人聚團鬧事,邢承恩決定學習抗大經驗,夜校搞起來。
這些鬧事的人斷不能留,這些人就是不穩定因素。
《水滸傳》一書,邢承恩最憐王倫,最恨吳用,最厭林沖。
王倫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在面對一群虎狼的時候,書生氣太重,心不狠,手不辣,死得冤枉。
自古以來,做管理的人都知道,自己駕馭不了的人是最大的禍患,對於不聽話的人最一勞永逸的做法就是除掉他,以絕後患。
王倫看清了林沖、晁蓋的本性,卻沒有除掉他們,這是很可憐的。所謂慈不掌兵,他完全不應該心存僥倖。
可以這樣說,王倫的死在他決定留林沖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林沖是一個政治投機分子,他有一定的本事,一貫是欺軟怕硬,自己覺得自己比王倫高貴,武功又好,註定了是王倫集團的刺頭。
他又見風使舵,慕強奉承,在看到晁蓋他們來了以後,當夜就私通吳用。
從江湖道義來說,不顧收容之恩,吃裡扒外,令人咋舌。
土匪群裡出了林沖這種人,簡直是土匪的恥辱。
你們想,他跟晁蓋吳用初次見面,就要殺了在他最走投無路時候收了他,還給他名分的王倫。
魯智深怎麼救的林沖,野豬林活命之恩,結果一個過意不去就把老魯賣了。
這種人,放之古今四海都可算薄情寡義了。
王倫作為梁山的地頭蛇,從自己前途的長期考慮,感受到了危機,但是應對危機的手段他卻沒有想好。
王倫不是錯在小氣,晁蓋劫了十萬生辰綱有的是錢,他作為江湖上黑幫老大,名聲在外,從者如雲。
這樣的人,聲勢如日中天,誰能駕馭得了?稍有不慎,就起反心。
那是隨時可能背後插刀的人,換做是諸位,你敢隨便結交嗎?
走江湖,最重要的是忠肝義膽,然而晁蓋這些人恰恰是一點忠肝義膽都沒有的,他們只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燒殺。
王倫是死於自己的仁,吳用的毒,林沖的蠢之下的。
在晁蓋他們上山以後,王倫先是熱烈歡迎的。
隨後聽到晁蓋一夥殺了許多官兵,只是露出擔憂的神色。
然而這個時候,吳用是什麼反應?“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併”。
他竟然第一時間就是起的殺心!而且是借刀殺人。
在後面吳用夜訪林沖,扇陰風點鬼火,最終撩撥得林沖怒氣騰騰,不仁不義殺了王倫。
從結果上來看,王倫的判斷全部都是準確的,林沖不可靠,晁蓋不堪收。
他擁有識人之明,但是他沒有晁蓋吳用的心狠手辣。導致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晁蓋一夥上梁山,情形和張麻子進城差不多。當時,這夥人劫了生辰綱,捅了天大窟窿,實在是霸氣外露。
假如王倫也像林沖這樣下作,像吳用這樣毒辣,直接選斬首。
用蒙汗藥蒙翻林沖,晁蓋他們,然後一鼓作氣,要麼殺之拋屍梁山泊,要麼捆綁送到官府,小則繼續當大王,大則暴得榮華富貴。
但是他沒有那樣做,他想當然的維持場面話,好酒好肉招待晁蓋他們,備好儀程,請其下山。
他想江湖規矩好聚好散,殊不知前一夜人家已經想好了怎樣取而代之。
王倫的錯在沒有本事,沒有實力,卻佔了這麼大一塊風水寶地。
好比幾十年前,你一個無才無德的人突然間佔據了一塊好地,一個礦山,一個煤礦,一個好的商鋪位置,甚至於娶了一個漂亮老婆。
這些你在小地方,都可能被人弄死,因為盯著你的資產的人太多了。
人在江湖不是你說了算的。
朱元璋弄死小明王,陳友諒弄死徐壽輝,就是水滸傳的真實寫照。
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部下要推趙老大做帝王,不從還不行,宋朝的黃袍加身,並不是虛構的。
因為大家跟著你是為了謀個前程,是謀個自在,沒實力的柴家小兒和一個寡母可壓不住。
哎呀,換自己碰到糟心事就想到黃袍加身,難怪趙老大明知道自廢武功也要選擇那麼幹,邢承恩都想這麼幹了。
讓顧平帶人去把相關鬧事人員都抓了,連夜審問,明天一早邢承恩要看到結果。
王進見顧平走了,開口說道:
“團練,這些人全是金國一個地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