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雪才數落起邢承恩來,
“二哥兒,那黃勇兒子兒媳去學堂上學就是恩典了,您還給賞錢,給的太多了不好。”
邢承恩卻不同意了,“咱們本來就是要普及大眾教育的,少爺我又不差那點錢糧,給黃勇安家費不是能提高忠心嗎?”
“一百貫錢,等於黃勇幾年的工錢。您現在一出手就是百貫,以後出了成果賞多少合適?”
“這個…我還真沒想過。”
,!
“以後這些事您就別摻和了,多聽聽程管家的意見,真要賞人的話就說賞,賞多少別說,我和程管家會衡量的。”
“知道了,不錯,我家晴雪有管家娘子的派頭了。”
“二哥兒又笑話人,那黃勇和我們只不過初次相見,即沒功勞也沒苦勞,一下賞給那麼多東西,他會怎麼想?您以後可得注意了。”
“此言不假,我知錯了,施恩也得講究方法。”
“恩惠是要給的,但是隻能是小恩小惠,逐漸的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的好處,等時間久了,自然就心向咱們了……”
看向身旁,晴雪板著一張俏臉,皺起小巧精緻的瓊鼻,努力裝作嚴肅認真的模樣。
顯得頗為可愛!
“晴雪姐姐厲害,小生受教了…”
“二哥兒討打,又笑話人家…”
馬車慢慢行進,晴雪和邢承恩的笑鬧聲也傳出了馬車……
夏天的風,正暖暖吹過,穿過馬車,穿過頭髮,穿過羞紅的耳朵…
黃勇的到來在琉求匠營只是引起了一點點漣漪,很快就平息下來。
……
六月下旬天氣已經變熱,塢堡外的人也開始增多。
倚欄眺望,塢堡外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走進了就能發現,橙黃色開始出現在垂頭的稻子身上。
天公作美,這兩天都是豔陽天,大家都在做準備收割,學生們也都放假回家,無事可做的邢承恩就站在高處看著遠處的稻田由青變黃,心情高興。
託了茶葉的福,船隊跑了三趟金國才把移民拉完,琉求人口也正式突破十萬量級,王海還帶著艦隊跑了兩趟日本拉回來不少武士,海外軍團的人數也是突破萬人,達到了一萬兩千人。
當然王海不只拉了武士和貨物,還拉了不少女人,這些是給日本武士們未來準備的老婆。
日本武士就是好用,剛隔離完就被平日清給叫走了。
阿里山一帶已被肅清,夏日裡山林瘴氣難行,剿滅生番的行動暫停,只安排了人巡邏警戒。
平日清就在日月潭的營地訓練武士們,同時還安排武士們砍樹修路,砍倒之後挖出樹根,打夯拖拉機過來一頓錘,再鋪上石子和石板,如今從安平基地到日月潭已經能走馬車了。
大飛又下水一條,張成暫時放下了飛剪船的研究,因為運輸的需求巨大,金國流民中交易來一些懂造船的工匠,可大都會造些內河行駛的船隻,海船隻能說是略懂,張成就決定再帶一批人出來,船工多了才能幫到自己,砍柴也需要磨刀嘛!
哈桑的船隊也帶來了一萬多奴隸,還有邢承恩心心念唸的書籍,至於專業的學者暫時沒貨,植物樹苗到了一批,已經被何瑤安排種植了。
奴隸們老實一些的分到了種植園,不安分的人全部弄去礦場,伙食有保障,有護衛隊看著,再從奴隸裡提拔監工,出不了大亂子。
沒兩日,金黃的稻穗在夏日的薰風中靜靜的微笑,廣闊的田野上飄散著一陣陣稻香。
站在高處能看見那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
安平基地的人暫時放下其他活動,化身收割大軍,開始了水稻的收割。
新來的移民們也跟著一起加入收割大軍,感受著豐收的喜悅。
宋朝一石大約97公斤,何瑤估計畝產能有兩石,也就是三百多斤到四百斤的樣子,已經算是高產了。
宋朝稻穀分大小禾穀兩種,大禾穀又叫粳稻,顆粒大有谷芒,只能種在肥沃的田地裡;小禾穀就是占城稻,又叫山禾稻,穀粒小,沒谷芒,播種不挑肥瘦地,大禾穀收穫少,價錢貴,所得除了輸官上供外,非富家大戶不能吃到,小禾穀收穫多價錢賤,貧下戶都吃它,當然口感不好。
占城稻用水少、能耐旱災的優點,這使得它能夠在距離水源較遠的高地上也能存活,遇到旱情以後受到的損失也比較少。
而粳稻從播種到收割一般需要六個月時間,占城稻只需百日,由於占城稻生長期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