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幾乎都進入了金人手中,承認曹魏是正統,那麼誰佔據中原,誰就是正統?難道大宋還要認金作為正統嗎?南宋很尷尬啊!
且趙構還在給金朝的文書中寫“臣構言”,紹興和議中還有南宋向金國稱臣的內容。
還是偉大的朱熹解決了問題,那就是主觀唯心主義,意思就是,你說什麼,我都不聽,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
於是這裡的正統論,變成一種政治需要罷了,朱熹依靠自己強大的理論地位,最終強勢讓南宋成為正統。
不過,從漢人的角度來說,南宋代表了中華文化,確實比遼金更像正統。於是文化正統論開始出現。
韓鵬飛和朱子豪兩人爭論正統論開始還好,但是在學生中影響就不好了,這南人北人的稱呼讓邢承恩警惕,這不是好苗頭,難道以後琉求還來個南北戰爭?於是他出手了。
就在學校的操場上,邢承恩親自舉辦講課,讓大家參加。
“對於大多數國人而言,一個朝代強盛與否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領土範圍要基本繼承前朝。即便是有所收縮,也不能大量縮水。”
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除一統六國外,還北擊匈奴收河套,南並百越,其領土範圍比起春秋戰國時候的中國只大不小。
緊接著的是漢朝,剛開國時漢高祖敗於白登,未能收回秦末時被匈奴佔去的河套地區;同時南越也在秦末獨立建國。
然而等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充足後,東並朝鮮,南吞南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其領土範圍比秦朝又大幅度拓展,最重要的是將西域納入了中國版圖。
漢朝滅亡後,魏蜀吳三國彼此斗的不亦樂乎,但打起外敵來卻毫不手軟,完全壓制南匈奴,烏桓,羌胡,山越,南蠻等周邊少數民族,使中國版圖並未出現大規模縮水,但也是這時出現了正統論的論調。
晉朝就是三國一統後的版圖,其實晉朝挺讓人無語了,從開國到滅亡就沒出現過一個明君,好好一副牌打的稀爛,折騰了五十年就滅了。
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太亂太雜,咱們略過,朱夫子和韓夫子沒意見吧?”
韓鵬飛和朱子豪點了點頭沒說話。
“隋朝重新統一了全國,但由於滅亡過快,版圖未能恢復到漢朝的面積,不過分化突厥為其後唐朝徹底滅亡突厥鋪平了路。
終於到了大唐,唐太宗和唐高宗不斷將突厥、薛延陀、吐谷渾、高昌、龜茲等國家按在地上摩擦,由此逐漸控制了漠南、漠北、西域等地區,造就了堪稱壯觀的版圖。
可唐玄宗時期扶持回鶻滅亡後突厥,但終未能將漠北重新納入版圖。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東北方向拿下了遼東,然而安史之亂後就有點慘了河西走廊為吐蕃阻斷,北庭,安西兩大都護府孤軍奮戰數十年最終陷落。當然後來張議潮組建歸義軍重新收復河西六郡。
五代十國基本沿襲了唐末疆域,但南漢在白藤江之戰中戰敗,造成安南獨立,後晉割讓燕雲一十六州則給我宋朝挖了個大坑,北方契丹興起統治草原建立遼國。
接下來就是我宋朝,雖然統一了中原但未能收復燕雲,西北党項建立西夏,宋朝歷經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戰後被迫承認其獨立;雖然之後宋朝透過熙河開邊幾乎滅亡了西夏,但就在即將大功告成的時候,靖康之變爆發,北宋亡了,現在成南宋了,沒錯吧。”
“沒錯。”
“如今西夏,金,宋三國鼎立,和魏蜀吳有什麼區別?這時候爭論正統有個毛意義?你們倆吃飽了撐的沒事幹自己研究去別帶壞學生。”
“同學們,兩位夫子的爭論完全是唯心主義,我們要看到史書都說魏晉時期,為什麼?因為魏晉最後是大一統王朝,所以歷史是唯結果論的。
誰最後統一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誰就是正統,其他的都是扯淡,吃飽了閒的。
兩位夫子目前的爭論沒有實際意義,不過是宋國和金國統治者為了統治搞出來的粉飾罷了。
如果我南宋北伐滅了金國拿回中原最終統一,那我宋就是正統;反之金南下滅了宋,那金就是正統;要是西夏完成一統,那西夏就是正統。如此簡單的事情爭論個屁。
你們作為學生當以學習知識為主,現在才學了點皮毛爭論什麼?咱琉求大部分都是移民,哪來的南人北人之說?對我來說,你們都是家人,都是我華夏人,是漢人。”
兩位夫子見邢承恩發了火忙說道:“團練大人,我倆錯了,以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