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儀式感你有敬畏心嗎!(1 / 2)

小說:逆流順水沉浮 作者:東方雅念

不知從何時起,在網路上,在現實中,在我們的四周,出現了鋪天蓋地的幾個“字眼”,這就是掛在了我們的嘴上和念在了我們心裡的一種明知是神聖的卻偏要侃侃的說“生活要有儀式感”。

“儀式感”,顧名思義就是一件事情要有一個儀式,而且這個儀式要能讓大家有一種感慨。

記得曾經,我們就很重視這個“儀式感”,而且是養成了一種習慣。尤其是清明節的向烈士和英雄們致敬時的一種很莊重也很隆重的儀式感,讓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是記憶猶新的難以忘記。

儀式感,一般來說都是很神聖的一種紀念儀式,或者是一種懷念、緬懷等的儀式。

然而,如今的人們,面對儀式感,僅僅就是在心裡或在自己的口中,微信的說說裡,等等的網路的小節目裡,就這樣輕飄飄的發一句要有儀式感的幾個字,或者是很不嚴肅的發幾張照片,或者是這樣或那樣的行為,當然,也有很正規的人,也在搞一個很有感覺的儀式。但是,我更想說的不是個人的事情,還是一個團隊或團體。尤其是一個應該具有的態度,應該具備的心態和更加認可的敬畏。

有些事情,並不是你心裡有了,就真的是在你的心裡得到了一種重視。所以,簡單的行為並不就意味著這種儀式感,會有多麼大的成效,或者是就會能夠得到多麼大的價值或會有多大的意義。

我們許多人就是微信的朋友圈上發個說說,在微博裡發個微博,在一些其他的地方去發幾張圖片顯擺顯擺,等等的這些行為,就覺得自己有儀式感了。並且還以為這就是紀念了這個節日,祭奠了這件事情,緬懷了這段歷史,懷念了這個或那個人,聲討了小鬼子或打擊了封資修等......這些,你以為的儀式感,就是這樣的一個簡簡單單的形式嗎!恐怕這樣就有些簡單了或輕視了!甚至,如果我們說的再嚴重一點,這就是我們對我們自己的中華文化或中華文化歷史的一種褻瀆、不尊重、不敬重。

我們可以大張旗鼓的去弄、去搞、去折騰那些商業的促銷,包括所有的洋節日的儀式感,而這些儀式感又是何等的氣勢。可是為了什麼?怎麼就到了我們自己老祖宗的、或者是我們自己新的重大的歷史、文化、人文等等的那些值得我們去紀念的、緬懷的等有意義和價值的儀式感在哪裡呢?!

當然,我從來就反對任何的儀式感。那怕就是一個形式,那怕就是你們所說所做的那樣,但是我卻是不認可這種“在心裡有和在心裡想著就已經很不錯了”的念頭和形式。這也包括那種“過去連想都不會想,現在能有這想法就不錯了”的說法。其實,這就是一種麻木或自我否定。因為這個意思就是在告訴我們,就這樣的做,就已經很好了。啥褻瀆不褻瀆的,尊重不尊重,敬重不敬重的,如今這能夠還記住了的就總比那些糊弄的強。意思就是,有了總比沒有強。

我暈,其實這種有,還真的不如沒有。

為什麼?

因為,這是一種敷衍,這種敷衍會讓社會和人們不會再去敬重;

因為,這是一種懈怠,這種懈怠會讓社會和人們不會再去認真;

因為,這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會讓社會和人們不會再去努力。

“儀式感”與“敬畏心”,這是一種責任,一種對社會、對人們、對自己的一種責任感。

儀式感,如果沒有“敬畏心”,如果不能與之在相互結合中相融相會,那麼即使儀式感再怎麼盛大和隆重,那也只能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形式,一種毫無意義的做戲表演,你覺得這會有意義嗎。

這種所謂的“儀式感”這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又是什麼呢?

真正的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儀式感,起碼是要有一個牢記、繼承與發揚,以及弘揚的作用。

而如今的這樣,只是一種敷衍了事的態度。你說,這樣的草草了事,這樣的輕飄飄的行為和言語的儀式感,會有什麼意義和作用!說實話,這樣的儀式感,不但沒有任何的正面意義,反而還會有一種極其嚴重的負面的效果。那就是會讓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人們,在一種不置可否的心理中,越來越輕視我們的傳統文化和輕視或淡忘我們的傳統歷史。

這不,現在就有人發出了一種不和諧的音調:“屁,搞這些個沒用的有啥意思。”

我看到了,我也聽到了,我現在真的是很心塞。但是,我卻又是特別的無奈無語!

今天,端午節,又到來了!

你快去轉轉,去大街小巷裡看看,看看我們的小攤小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