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個相對的世界;喜歡,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喜歡。
有人說,你不是“人民幣”,所以,你也就沒必要讓人人都喜歡你。而這種現象,其實就是現實世界裡的一種本就是客觀存在的一種客觀的現象。但是,在客觀之中,也會有反常的事情發生。人世間的事情,其實也就是這樣,有人喜歡,就會有人不喜歡。而這正是“糞土當年萬戶侯”,也更有那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革命先驅們,就更是為國為民為民族的大無畏的革命浪漫。
一切都不奇怪,就只是因為這些人的絞盡腦汁的去想盡辦法的去自私和去自我。
然而,在如今的當下,有一些人會因為其內心存在的一種極其的趨利性,而獨獨地忘卻了這個世界是一個具有辯證性的規律的存在。也就是說咱們的這個世界,既有無底的唯心的玄幻存在,更有著一種極其自然的客觀的且是實際的一種規律的存在。尤其是具有一種在客觀世界裡,如何來看待客觀的萬物和客觀的人心。所以,我們才會說,在這個世界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發生什麼也都不奇怪。
我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我們的人生中,其實也是一樣的應該如此的客觀。然而,我們卻是難以做到,並不是我們不願意如此,而實在是一種的難如人意。畢竟,現實而又客觀的世界,並不會以個人的意願為轉移的。所以,人世間便就有了“老實和踏實”與“混世和欺世”的兩種人之說。
當然了,這其中的“混世”,似乎還是有一種第三者之嫌啊。
這也就是說,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個極其現實的,而又是極其俗氣的人世間,活的可以既滿足自己的心和麵子,而且還不至於的委屈自己,更是未來能夠讓自己在這世間裡好好的混日子,好好的生存和好好的這與那,那就是必須要去討好所有的人,而且還要想方設法的去獻媚阿諛奉承那些所有的能夠利用的人,從而寄希望於世間的所有的人,都能夠在自己的努力和奉承下都能夠喜歡自己。
如此的生活,如此的這樣和那樣的在世間苟且的活著,不僅只是身累,而且心也會特別的累。
而當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看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而且還能夠明顯的意識到對這些問題存在的無奈和失落,尤其是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內心深處裡所存在的彷徨或惶恐,而且還在內心中有著許多的不安,許多的力不從心,許多的無能為力......其實,在這麼多的“不”字中更多的還是期盼。
期盼什麼呢?期盼實現目標,期盼在努力的時候得到幫助,期盼自己能夠非常的幸運......而最終的結果會是什麼呢?不論是什麼樣的結果,實現目標也好,沒有實現而失敗了也罷,最終都會是存在著一種失落感。儘管感受不一樣,但都是失落。所以,最終一切的結果,都是在其內心最深處的某一個地方隱藏著的想要“解脫”的慾念,即內心渴望和期盼著早日解脫,從而獲得真正的充實。
而何為充實呢?尤其是內心之中的充實呢?人的一生,其實也就是在得失和取捨之間。而取捨與得失之間的選擇,則是人性與觀念之爭。所以說,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與思想覺悟,決定了這個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未來的發展空間。而至於人生未來的成就與成果,則就是這個人對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標的設定,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具有現實性與客觀性。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至於成與不成是最終結果。我們想要說的是,人生有了正確目標,人生便有了追求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基礎。
曾看到楊絳先生的一段話,她說:“人生哪有什麼兩全之策,短短百年不過都是教人取捨罷了。手持煙火都只是為了謀生,且聽且忘且隨風,且行且看且從容。”
楊絳先生好像還有一段話大約是,就像是這“人”字有兩筆,一撇寫的是前半生,一捺寫的是後半生。前半生寫的是執著,而後半生寫的則是釋懷。生活,是一半煙火一半清歡裡的執著;人生,是一半清醒一半釋然裡的放下和釋懷。一苦一甜是生活,一朝一夕也是生活。
所以,人生,心中自有山水而不會造作,唯有靜而不爭方能遠離是非。人的一生,既然是修行的一生,那麼度四季自然也就是度自己了。所以,人生的修行,其實也就是一種既不念過往,也不畏將來的生命過程。所以,只有心性覺悟的人,才能夠在人生未來的日子裡陽光清澈,世事皆溫柔。
本文由東方雅念原創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