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遠非三國時期能比的。
首先就是鹽。
作為人體內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古代卻是和鐵一樣的管制品。
否則也不會出現什麼鹽鐵專運這樣的職位了。
在三國時期,大家吃菜的方式,主要是煮菜。
也就是用各種菜,放在水裡煮熟。條件好一點的,可以往裡面加點鹽。
但鹽在戰亂時期,屬於奢侈品,一般百姓其實連鹽都吃不起,只能吃水煮菜葉。
至於這東西口味到底怎麼樣,那就實在是不敢恭維了。
像曹操呂布這種條件好的,身居高位的人,自然能吃到鹽,但和現代的細鹽精鹽,依舊有著不小的差距。
除鹽之外,還有同樣重要的油。
在三國時代,因為芝麻已經傳入了中國,所以出現了小磨香油。
但其他植物油,比如說花生油,那就完全別想了,因為花生是明朝之後傳入中國的。
所以,三國時代的古人,如果想要吃油的話,還是以動物油脂為主。
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肉食同樣也是奢侈品,不是一般平民能吃得起的,至於動物油脂,普通人就更別想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三國時代沒有我們今天熟悉的鐵鍋!
我們今天使用的鐵鍋,其實是在宋朝出現的。
而在三國時代,大家做飯一般都是用銅製的釜,或者是各種瓦罐。
當然,如果是頂級的富貴人家,可以用鼎或者其他炊具。但那些東西,僅限於極少數大戶人家能用得起。
而沒有油,沒有鍋,也就意味著我們今天能吃到的油炸食品,以及絕大多數的炒菜,當時都不可能吃到!
就算是曹操,他也沒吃過油炸糕。
雖然不可否認,這種做法或許也有著可取之處,但對於現代人來說,用油翻炒提煉出食材本身的鮮美,這不比來個大亂燉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