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戰起1(1 / 2)

第90章

回到城中的多爾袞指著著沙盤道:“諸公,我們的援兵到了,大清國的鐵騎無人能敵,這次,不是他們圍困我們,而是我們內外圍困他們。

城外有我們老對手秦良玉,不過好在他們只有三千人,其他的應該是來自長沙吉王的幾千親衛,有誰知道這個吉王從哪冒出來的?”

杜度道:“我昨晚逼問了德王朱由樞,據他說第一代長沙吉王是那個叫門天子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浚,因為生下朱見浚後朱祁鎮成功奪權上位,所以封他為吉王,現在的吉王是第七代,叫朱慈灶,從崇禎三年開始,朱慈灶一直收容流民開辦義學,現在據說收容了五六百萬流民,城下的火銃兵應該就是義學學生。”

多爾袞鄙夷道:“區區幾千人膽子倒大,一幫乳臭未乾的讀書人就想螳臂當車,他們可能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傳我將令,攻破敵陣後,雞犬不留。”

多爾袞又狠聲道:“大家請看,這是濟南城,北面乃大清河(濟水)阻擋去路,東面乃大明湖不利於用兵,所以我們突破的重點乃南西兩面,特別是南城方向,從南城突圍出去需要經過六道壕溝三里距離,其實我們只需要面對城下的三道矮牆,因為城外矮牆根本沒考慮我們從背後殺出。

所以,當今最要緊是如何清理出道路,如何發揮我們人多優勢,如何一舉破陣?”

“可投擲石灰粉,”

“可填滿護城河,”

“要不拆了城牆,”

“可多舉幾面大盾擋彈丸,”

“…”

多爾袞高興喝彩:“好,很好,大家分頭準備,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後天我們來一場魚死網破的決戰,現在,誰去遊說收屍,誰去城外送信…”

德州城府衙內,秦良玉將軍終於見到了閣臣楊嗣昌。

“楊大人,”

“秦將軍,你怎麼到了德州,你的白桿兵呢?”

“楊大人,我的兵在濟南城外,”

“什麼,濟南城外,你撂下部下臨陣脫逃了?”

“非也非也,楊閣老,我石蛀三千白桿兵與五千吉王衛於四天前包圍了濟南城…”

“你說什麼,包圍濟南城,你確定是山東濟南城?”

“大人,千真萬確,軍國大事,老身豈敢開玩笑,現在城中估計有三四萬真虜,這個倒是不怕,因為他們無路可逃,但山東各地有七八萬虜兵,而且都是鐵騎,我們兵馬確實太少,所以老身是來求大人派兵支援,”

楊嗣昌吞吞吐吐道:“派兵進入濟南,這…這…,秦將軍,要不你稍事等待,等我召集軍議…”

秦良玉內心一陣悲涼,堂堂內閣堂部,兵部尚書,手握十幾萬勤王之師,竟然聽見這個好訊息猶豫不決。

當然,秦良玉不止一次和大明官員打交道,她深知文官之尿性,憑她直覺,這次只怕會空手而歸了。

果然,站在軍營外一夜的秦良玉等來了楊嗣昌:德州緊要,不容有失,貿然東進,恐有大害…

沒援兵,也沒民夫,甚至還責罪秦良玉不該與吉王府走太近。

第二天早上,秦良玉悲憤的離開了兵馬擁塞的德州城,初升的朝陽在秦良玉身後拖著枯瘦細長的黑影,城頭站滿了默然目送的官員將士,他們看著秦良玉孤寂的快步走向碼頭登上小舟,看著她的身影漸漸消失在碧波水影中…

濟南城外新修的臨時指揮所內,朱慈燦召集區級以上指揮道:“大戰將至,敵強我弱,敵眾我寡,此戰有死無生,大家回去後把該寫的建議書寫好,該留的遺書留好,明天清早,我將派快船把諸遺言送回…”

朱慈燦哽咽著頓了頓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我輩此次便來一場震天動地的英雄壯舉,用我們的鮮血染紅齊魯這片熱土,用鐵血讓這幫虜寇明白,犯我大明者——有來無回。

諸君,我估計敵突破重點在南西兩個方向,所以我命令…”

眾人肅然起立看著拿指揮棍的朱慈燦,朱慈燦指著南城外圍道:“中軍左中兩個區防守南城外防線,右區防守舜田門陣地。左片左中兩區防守西城外圍,右區防守東北兩門,呂冰花和苗石各抽調一個區協防南西外圍防線,”

“謹遵將令,”

“等等,我們吉王衛防區在何處?”

“還有我們白桿兵呢?”

朱慈燦道:“吉王衛協防南城外圍,石蛀兵協防西城外圍,兩軍各留一千兵馬機動,各部若有緊急放狼煙通知。”

“謹遵號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