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三十歲的張淼淼做了十幾年小娘了,她記得王嘉胤第一次帶丫丫見她時才三歲,那是個瘦骨嶙峋的可憐小丫頭,她畏縮的按照王嘉胤吩咐喊娘,怯生生的躲在王嘉胤背後。
即使在王嘉胤最風光的那兩年,丫丫也絲毫沒有大小姐該有的刁鑽跋扈,而是永遠乖巧的如同影子。
後來,王嘉胤死於亂軍之中,張淼淼帶著兒子鐵蛋和丫丫躲在婦孺之中任人宰割,可總歸命不該絕。
一路南下,翻山越嶺歷經艱辛萬苦,這丫頭懂事到讓張淼淼心疼,她把所有乾糧都留給弟弟鐵蛋,自己餓的吃觀音土充飢,數次餓暈在路邊。
可現在,看著眼前這個芳華正茂英姿颯爽的女孩,看著她腰間牛皮帶上扎著的手槍,看著她筆直的背影,這還是那個怯生生的小丫頭,還是那個被觀音土差點憋死的可憐小丫頭。
大學城光學科研室,已經孕肚明顯的呂玉芳一遍遍看著手中的一個奇怪的燈罩。
當然,如果來自後世的人一眼便會說出他的名字:菲涅爾透鏡。
不過現在,他被校長命名為:呂玉芳透鏡。
事情的起因是呂玉芳終於接到朱慈燦的信,朱慈燦除了在信中簡單寫了幾句含蓄思念外,便是問呂玉芳能不能幫他設計一款探照燈和更方便的千里鏡。
呂玉芳大學鑽研的是光學,當然,鑽研光學的主要課題是解決玻璃內雜質。
所以,大一整個學年,呂玉芳一心鑽研如何改良玻璃提煉工藝,只有擁有了最透徹乾淨的玻璃才有可能研究光學這個新課題。
關於千里鏡,大明早就有了,而且原理很簡單,就一對凹凸鏡簡單對焦。
所以,問題的核心還是須改良玻璃透徹度,當然,朱慈燦說到軍中拿單筒千里鏡不方便,他說最好是雙筒鏡便於掛在脖子上,要能調焦距,這樣匍匐於地也能觀測。
這樣的小要求對於專門研究光學的呂玉芳小菜一碟,她兩三天便按照要求做出來一款很小巧的雙筒望遠鏡,朱校長見了又指點了一番,並且命名為玉芳式望遠鏡。
至於晚上能看清敵人偷襲的探照燈,呂玉芳開始也以為很簡單,因為初中物理就學過凹鏡能聚光,只要在燈後放一塊凹鏡就能達到聚光探照的效果。
但做出來後呂玉芳發現,凹鏡是能聚光,但光達到一定距離後又開始交叉發散。
這便需要一面透鏡糾正光的角度讓它始終保持直線照射,可透鏡很厚,加上光源不夠玻璃透徹度更不夠,所以當燈光穿過厚重的透鏡後雖然是直線照射,但燈光變得很昏暗。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呂玉芳苦思冥想了很多天,突然,她想到能不能挖掉透鏡厚重的部分。
挖掉以後,她看著凸起的鏡片突然又想,能不能把它放在一個平面上。
如此,一個後世偉大的發明,菲涅爾透鏡在濃濃的愛情驅馳下誕生了。
後世,海岸的燈塔,汽車的車燈,背投電視,幻燈片,準直器等等耳熟能詳的全部用的是菲涅爾透鏡原理。
戰爭是發明的催化劑,因為朱慈燦擅自發起的這場戰爭,整個大學城都被動捲入進去,當然,也發明創造了無數服務於戰爭的新發明新利器。
比如,經過苦思冥想,張鐵蛋的鐵蛋式膛線槍終於定型,雖然一次只能裝填一發子彈,但它已經是一款真正的步槍了。
再比如蒸汽輪機的發明,讓吉王產業下各工坊效率提高了數十倍,而且,蒸汽輪機已經成功應用於河船,而且因為動力太充沛,蒸汽船跑的比風帆划槳船快了數倍。
再比如,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讓軍工廠直接跨入電力時代,如此,任誰也無法監視窺探桃花嶺軍事工業的秘密。
又比如,以前的炮彈手雷裡面全是加工過的鋼珠,經過戰場反饋,現在用不規則碎鋼渣,那殺傷效果直接上升到恐怖級別。
再比如,有戰士反饋可以在炮彈內填充辣雞粉,石灰等毒氣彈。
還有加入磷粉能夠發光照明的訊號槍夜光彈,又比如成片殺傷火箭炮,能快速機動的山炮,甚至於實驗性質的膛線炮。
膛線工藝被張鐵蛋發明出來後,膛線炮順理成章的出來了,而且也是後裝栓動,炮彈也模仿了子彈樣式。
只是,發射藥容易解決,但錐形炮彈如果是實心彈沒有什麼殺傷力,可如何變成即炸型開花彈呢?
有同學從燧發火石中得到靈感,那便是在炮彈頭部設計一個觸發式點火裝置,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