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明崇禎十年長沙府,經過吉王世子朱慈灶近七年的努力,現在的長沙府變成一個超級大都市。
整個橘子洲,現在有兩層統一風格教學樓兩百三十棟,有保育生小學生近十萬。
因為小學生太多,水陸洲各研究院早搬遷出去,所以橘子洲小學堂分為上(南)學堂,下(北)學堂,生源為陝西及北方籍五萬餘,川籍渝萬,長沙府周邊及南方籍貧家子弟近四萬。
湘江西岸,嶽麓書院附近(後世大學城)有中學生萬餘,有軍校生三千餘,在建綜合性大學堂一座(已有學生五百三十一人),大學堂含音學院,醫學院,農學院,工學院,法學院…
長沙城南,是綿延數里的各類工坊,其中河邊鐵廠尤其龐大。
湘江下游,有養殖場,養馬廠,造紙廠等數十里工坊,湘江上游,有大型採石場數處,大型燒磚窯口數處,大型水泥廠一座,在原採石場山洞內,有火藥作坊三處,火銃火炮研究實驗基地兩處。
關山王陵有大型農場十處,每處有上好水田五萬畝,丘陵旱地十萬畝。
如今的吉王府轄下流民超兩百萬,而且隨著北方局勢惡化,每日南下求生流民上萬。
崇禎六年(1633),農民軍大批度過黃河,進入河南地區。
崇禎七年(1634)正月,以陳奇瑜為五省總督,主持圍剿河南、陝西等處農民軍。
崇禎八年(1635)正月,農民軍克鳳陽,掘皇陵。明廷調集各省精兵7萬餘在中原進行會剿。八月,以盧象昇為總理,與洪承疇分責東南、西北的剿除農民軍戰事。十月,下罪己詔。
崇禎九年(1636)七月,高迎祥兵敗,被俘而死。秋,張獻忠、羅汝才部進入四川,攻克大批州、縣。
崇禎十年(1637),李氏朝鮮投降清朝。首輔溫體仁致仕。
可以說,大明步步緊逼內憂外患,老天留給大明的時間越來越緊迫,所以崇禎五年以嶽麓書院山長梁光烈發起的大彈劾在朝中諸重臣和首輔溫體仁合力勸告下涼拌處理。
因為大明湖廣真的不能亂,湖廣若亂,大明京師便會斷糧。
所以崇禎帝朱由楝親筆寫了道言辭激烈的警告中旨。
吉王世子朱慈灶看著年輕氣盛的皇帝親筆笑得合不攏嘴,這可是崇禎親筆手書中旨,這要是拿到後世,估計能換千噸救命糧。
當然,長沙吉王府除了不停收容流民興辦義學外再沒有其他動作,包括按照祖制可建王府親衛三衛人馬,每衛五千至一萬八千兵力,但吉王衛一直老老實實保持五千之數。
包括對待長沙府衙態度,隨著吉王府治下流民渝百萬,兩百萬,甚至於達三百萬,但吉王府與長沙府衙一直井水不犯河水。
包括吉王府流民一直生活在王府土地之上從不逾矩,從不過界鄉紳地盤。
包括吉王府從不強買強賣,甚至於吉王府一直受各省行商盤剝。
包括吉王府突然得到高產雙季稻中季稻良種,高產土豆紅薯救命良種,高產蔬菜瓜果良種,吉王府從不藏私,而是低價售賣種苗。
當然,除了吉王府大力推廣俗體字標點符號天竺算術讓天下讀書人不爽外。
可在如此焦頭爛額之際,讀書人爽不爽朱由檢真的管不著,他現在擔心的是湖廣的糧餉能不能按時解送到京師,南方富庶之地能安定,只有平定西賊剷除後金,他才能抽出手給予宵小抄家滅門一擊。
開春了,關山各農場進入了繁忙的春耕,朱慈灶也一反常態帶著大學堂五百三十一人下鄉巡視。
這五百三十一人是七年來不斷有學生挑戰跳級,不斷有學生不及格淘汰留級後,跟上來的最聰明勤學天之驕子。
六年時間讀完後世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的學業,還要月月保持及格或者優秀,這很難很難。
小學還好,進入中學,特別是高中後,很多十分用功的學生也跟不上朱慈灶教學步伐,沒辦法,教育本來就是甄別,只有最有天分聰慧,還最勤奮的學子才是最後的精英。
這其中,就包括錢梅花,永遠保持跳級班第一,永遠埋頭攻讀思考。
還有張鐵蛋,勉勉強強跟上跳級班步伐。
還有孫二子,要不是經常請教錢梅花,他幾無可能及格。
當然,朱氏子孫也有十幾個有天分的學童。
更有原來執教小學堂,後來專門讀書的張淼淼老師及十幾位不恥下問的三四十歲老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