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火槍火炮研究生(2 / 2)

備很廣泛,太祖在洪武十三年規定:凡軍百戶銃手十名,也就是火器裝備率為百分之十,

到了成化年間,明軍火器裝配式達到百分之三十。

嘉靖年間已經達到百分之五十,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神機營換髮鳥嘴銃(燧發槍)一萬支。

崇禎八年(1635年)七月二十日,鑑於遼東戰事緊急,剛剛致仕的武器專家、兵部右侍郎畢懋康撰寫了《軍器圖說》以應時景。

《軍器圖說》雲:“夷虜所最畏於中國之軍器者,火器也。”

書中序言如下,描述了彼時明軍普遍裝備的火器:

“有打放極準,所擊人馬洞穿,而名為鳥銃追風槍者,此小器之最利也。

有打放極便捷,一人執之可斃百什人,用以衝鋒破陣,而名翼虎炮者,此中器之最狠也。

有另設子炮五門(佛郎機炮),常裝放一發可十數里,橫擊敵數十丈,有西洋炮之猛,而便捷則過之。

有佛狼機之便而遠烈則倍之,用以破堅陣、碎鉅艦,而名為神飛炮者,此大器之最猛也。

乃若鞭銃、刀銃、火箭、梨花槍等項,皆可乘時圖捷,觸處應手。又更為輪班發銃之法,更番迭進,接續不斷,火技至此已無餘蘊。”

當然,受儒家影響,哪怕是明末火器專家畢懋康也喜歡用春秋筆法,四處漏氣的佛郎機子母炮不可能一發十數里,紅衣大炮最多也就四五里。

朱慈灶先指著兩款火銃圖紙道:“兩位都設計的是燧發槍,只不過一人主張用滑膛槍,一人主張拉膛線,倆人思路其實都沒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