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吉王,我石柱白桿兵從萬曆年至崇禎朝為國盡忠數萬,石柱(隸屬重慶,具體地點在現在的三峽庫區腹地)本就山多地少,加上朝廷撫卹微薄,那些烈士遺孤大多衣食無著悽苦無依,家母聽聞吉王府大辦義學免費招收男女童,所以遣我詢問吉王能否收容一二。”馬祥麟行大禮道。
朱由楝為難道:“不知你們有多少學童?若太多隻怕橘子洲教舍緊張,”
“不敢欺瞞吉王,烈士遺孤很多,光渾河血戰和勤王京畿就有遺孤數千,家母早考慮到吉王府難處,所以願意承擔一二。”
“數千是幾千?按理秦將軍的要求義不容辭,只是,這義學堂教授乃簡單俗字和經濟算術,以後是不能靠此求取功名的。”
馬祥麟毫不猶豫道:“只要能簡單認幾個字算個賬足矣,卑職這次來的匆忙只攜帶一千石糧,待下次護送學子過來我再多帶些錢糧,吉王但請放心,石柱雖地瘠人貧,但向學之心不減,我臨走時母親有言,只要吉王願意幫石柱之地培養些能讀書識字學童,宣撫使以後留一成稅收供應學童開銷。”
朱由楝只能無奈的答應,石柱宣撫使能有幾個稅收,數千學童開銷是個無底洞,可人家既然慕名而來,他還能拒絕不成。
流民子女都能免費入學,更不要說人家秦良玉還願意出些錢糧。
吉王既然已經答應,馬祥麟立馬轉頭衝船頭喊道:“吉王已經答應你們入學了,都快點下來拜謝吉王,”
本來靜悄悄停靠的兩艘快船艙門突然湧出密密麻麻人頭,這些人有男有女有長有幼,一個個都是黑黝黝髒兮兮的十歲上下孩童,一個個還揹著破棉襖破碗筷破布鞋,有些還揹著硬邦邦的餈粑乾糧。
鬧哄哄的總算下了船站上陸地,有些沒適應的晃悠悠倒在碼頭,有些軟趴趴的邁不開腿走不動路。
朱由楝粗略估算不下於五百人,這哪裡是來問詢,而是直接送人了。
馬祥麟讓鬧哄哄眾人安靜,而後令眾人跪下磕頭道:“謝吉王收留,吉王府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朱由楝看著這些參差不齊拜謝的孩子道:“都起來吧,以後都用功讀書。”
帶著這批來自石柱的土著孩子進了校門,一路上這些人不管看見什麼都忍不住齊聲驚呼。
到了操練場,看見站的整整齊齊的佇列更是忍不住失聲尖叫。
馬祥麟問:“聽聞義學堂學子歌頌家慈,能不能懇請吉王下令再唱一次,也讓我能回去覆命。”
“唱歌,”朱由楝立馬來了興趣道:“沒問題,慈煃你立馬把學生聚集在舞臺,我們給遠道而來的馬將軍演唱一曲接風洗塵。”
吉王對音樂的偏愛發自肺腑,等學子齊聚戲臺下後,他安排的學生早把樂器抬上舞臺,他又讓上次演唱的學生立刻登臺。
吉王自己立馬化身指揮,鑼鼓聲響,琴瑟齊鳴,一女高音大聲旁白:想當年奴酋黃臺吉萬千鐵甲包圍斷後戚家軍於渾河,瀋陽城頭萬千男兒竟無一敢出戰解救,忽有女將秦良玉攜三千白桿兵拍馬而出:
紅巖上紅梅開,
千里冰霜腳下踩。
後金奴寇何所懼,
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紅梅花兒開,
良玉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萬朵,
香飄雲天外…
舞臺女高音先唱,男高音附和,最後臺下臺上近萬學子齊聲高唱,只把馬祥麟和他帶來的土司兵土司遺孤唱的號啕大哭不能自已。
派朱慈煃安排食宿諸事,吉王朱由楝則盡地主之誼拉著馬祥麟進王府大擺筵席,酒席從酉時初刻持續到子時末,馬少將軍醉了,朱由楝卻毫無醉意。
朱由楝現在哪裡睡得著,世子朱慈灶突然憑空消失,三十萬流民和數萬學子如山一般壓得他坐臥不寧。
問題是明天就到了開學日期,沒有世子該如何運作下去,特別是跳級生,誰能執教代課。
睡不著的朱由楝拿著世子送的寶貝手電筒慢慢的往西城牆走,王府內有小門直通德潤門城牆梯。
王府護衛指揮使錢寧安靜的跟在吉王身後,他和吉王年紀相仿,相交時間也久,現在吉王府權利重心慢慢的往世子偏移,但對於他,只願意做吉王的一個影子。
登上城門樓,風呼嘯而過,四夜靜悄悄的,河中心有巨大的黑影在慢慢的移動,吉王知道,那是船,西賊的帆船。
為了避開耳目,船停靠在義學堂西碼頭,也就是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