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王酈不知道李向陽造訪的目的,但她再不會向她吐露心聲了,幸不幸福,只有她自己知道。
李向陽告辭時從包裡掏出兩個禮盒送給和堤和怡兩兄妹,王酈推脫不過只能勉強接了,她也沒讓李向陽去家裡坐坐,對於她,王酈潛意識還是提防著。
兩個小孩已經回家了,兒子朱和堤今年八歲,女兒朱和怡今年剛四歲,倆人在老頭心疼不已中自覺靠牆筆直的站著,這是兩兄妹每日必修的功課,目的是為了訓練行止有矩。
“行了,今天先練到這裡吧!”王酈看著倆孩子難得心疼一回。
可兒子朱和堤卻一動不動盯著牆鍾道:“媽媽,還有五分鐘就到時間了,我不想半途而廢。”
哥哥不動,四歲的妹妹也咬牙堅持不動。
對於這倆孩子,王酈嚴厲中是很知足的,她其實不是想訓練他們貴族氣質,自己一個小老百姓哪敢冒充什麼貴族,她只是擔心有一天慈灶回來看見渾身懶散的倆孩子會很失望。
畢竟,他的行為舉止是如此的規矩,規矩到他即使穿著睡衣也有王的風範。
趁著倆孩子訓練間隙,王酈拆開了兩個禮盒,李向陽送給兒子朱和堤的是一支金筆,一支金光閃閃的鋼筆,送給女兒朱和怡的是一塊金鑲玉,份量很足的一塊金鑲玉佩。
王酈知道李向陽這幾年跟過數個富二代攢了些錢,可她這出手也太大方了吧!
把東西讓兩兄妹看一眼後便鎖進保險櫃,出來時兩兄妹已經洗了手筆直的坐在飯桌邊等吃飯。
老頭來這個家已經五年了,他每天樂呵呵的特知足,王酈也隨朱慈灶喊他乾爹,她也知道他和朱慈灶的因緣,她家經濟狀況也不在乎多雙筷子,不得不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他幫襯,王酈幾乎不操心瑣事,比如接送倆孩子讀書,做飯搞衛生,收租管理等,而且,老頭是真心把倆兄妹當親孫子了。
總之,少了當家人的這個家一切尚好,王酈也已經坦然接受這個不能接受的事實。
四月初,濟南決戰的訊息終於傳至長沙,幾天後,確切的訊息被庶長子朱慈煃帶了回來,朱慈煃在戰後押運著近四千具簡易棺槨,千餘名重傷員,和無數文書信件趕回長沙。
初夏的長沙已經很悶熱了,簡易的棺槨散發出濃郁的屍臭,可橘子洲碼頭和大橋被黑色人牆掩蓋,碼頭搭起了碩大的祭臺,無數的軍屬嚎啕哭泣,軍校生神情肅穆的抬下一具具棺槨。
吉王朱慈灶身穿大禮服木然看著滿地的棺槨,這些棺槨上被精心貼著小紙條,上面是存活的戰友寫的文字:
週三兒,陝西咸陽府人,孤兒,十四歲,中學生,長的像個姑娘,是個樂天派…
王狗剩,十五歲,山西運城人,小學生,外號王大頭…
李鐵,十八歲,江西南昌府人,桃花山軍校一期生,第三片第二區第一棟長,治軍很嚴,一臉苦大仇深…
錢萬貫,二十一歲,陝西榆林府人,大學生,外號一鍋端,炮打得特別準,人高馬大,特喜歡評論女同學…
……
近四千具棺槨擺滿了橘子洲碼頭大廣場(兩洲之間沙洲現填平成大廣場),朱慈灶緩慢走過每一具棺槨,看見認識的同學他會輕輕撫摸一下棺蓋,而後往下走,再往下走。
犧牲不是一組數字,而是一幅幅鮮活的面容,一禎禎難忘的回憶…
秦良玉將軍被人抬下船艙,她傷到下腹,在這個時代,捅傷腹部只能聽天由命,好在軍醫已經為她縫合。
週三被人抬下船艙,他傷到大腿,他的擔架邊有道靚麗的身影一直小心呵護。
喻兵被抬下船艙,他傷了手臂。
朱河被抬下船艙,他肩膀被大刀剁開。
無數的擔架被小心翼翼抬下船艙,而後被醫學院師生在廣場一角緊急救治…
吉王朱慈灶走過每一具棺槨後再去看望重傷員,死者為大,傷者次之,秦老將軍看見吉王來了掙扎著想起身行禮,朱慈灶用手安撫她安心養傷。
朱慈燦道:“老將軍,三千白桿兵是為我大明,是為我朱氏,是為我億萬百姓犧牲,一切撫卹皆由吉王府承擔,三千白桿兵拼光了,我還你一萬武裝到牙齒的石蛀籍新軍,老將軍但請安心養傷,待來日登陸遼東,老將軍還需帶領虎狼之師犁庭掃穴報仇雪恨。”
秦良玉淚水漣漣哽咽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待登陸遼東犁庭掃穴時吉王可不要忘了今日之承諾。”
人山人海神情肅穆的看著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