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先攻打大乾之際,右僕射魯統卻上書反對這一戰略。
李憲在御書房中召見了魯統,詢問他為何反對先攻大乾。
“右僕射,你有何高見?”李憲問道,眼中閃過一絲好奇。
魯統微微拱手,正色道:“陛下,臣認為此時貿然進攻大乾並非明智之舉。大乾雖與我大秦敵對,但其國力雄厚,地形複雜,尤其是在李乾坤的統治下,其邊境防禦甚為嚴密。若此時先攻大乾,勢必陷入持久戰中。陛下可還記得,第一次秦乾之戰,我們未能全勝,反倒令乾國警惕,再度攻擊風險更大。”
“而楚國不同,”魯統繼續說道,“楚國的內部紛爭已久,國君羋啟雖出兵攻打我丹陽,但楚國境內民生不穩,軍備雖強,卻非不可戰勝。若我們先滅楚國,奪取其廣袤的土地和資源,屆時國力大增,不僅能在後方穩固根基,還能削弱南方勢力,為日後進攻大乾奠定基礎。”
李憲聽罷,沉思片刻,問道:“那右僕射的意思是,先滅楚,再圖大乾?”
魯統堅定地點頭:“正是如此。若陛下能迅速擊潰楚國,不僅能安撫南方,還能增強我軍士氣。我們可以以楚國的資源補充軍隊,隨後集中兵力對付大乾。這樣,我們面對大乾時,不僅可以從容部署,還可減少兩線作戰的風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李憲眉頭微皺,陷入思索。他轉頭看向楊安與瑤光,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瑤光率先發言:“右僕射所言並非無理。楚國的確是我大秦的短期威脅,若能一舉擊潰楚軍,我們在南方便可高枕無憂。再者,楚國若被滅,乾國恐怕也會感到危機,更不敢輕舉妄動。”
楊安則補充道:“陛下,臣以為,先攻楚國是一個穩健的選擇。大乾國主李乾坤善於謀略,若我們現在貿然進攻,或許會陷入他設計的陷阱。倒不如先削弱楚國,再慢慢蠶食乾國。”
李憲看著幾位大臣,心中權衡著利弊。魯統的戰略雖然穩健,但是否真的能帶來最終的勝利,李憲還不敢完全斷言。然而,他明白兩線作戰對大秦來說絕非易事。
他緩緩起身,環視眾人:“既然如此,朕再斟酌幾日,待全面瞭解局勢之後,再定奪。”
李憲經過反覆思量,最終決定採取魯統的建議,先攻打楚國以解南方之憂。他立即下令大軍調動,準備對楚國展開全面進攻。為此,李憲派遣重兵圍攻楚國名將項英所在的楚軍主力。
“傳令,馬驤將軍率領五萬火槍隊、關寧將軍的騎兵部隊、以及呂溫侯的先鋒營,一同圍剿楚國項英!”李憲威嚴地釋出命令,整個朝堂寂靜無聲,眾大臣屏息聆聽。
關寧接到命令後,迅速點齊精銳士兵,與馬驤一起趕赴前線。項英駐守在楚國的戰略要地丹陽,深知這一城池的得失關乎整個楚國的命運,因此早有佈防。
數日後,秦國軍隊已逼近丹陽城。楚軍將領項英站在城牆之上,俯瞰秦軍的陣營,心中一股不安油然而生。他知道,秦國軍力強大,尤其是馬驤率領的火槍隊與關寧的騎兵,都是天下聞名的精銳之師。
“將軍,秦軍已在城外集結完畢,恐怕即將發起進攻。”一名楚國副將緊張地彙報。
項英冷冷一笑,堅定說道:“秦軍雖強,但我們丹陽有天險作屏障。他們若敢硬攻,必然付出慘重代價。傳令,全軍加強防禦,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
然而,秦國的攻擊計劃遠比楚軍想象的要精密。馬驤與關寧密切配合,採取了聲東擊西之策,表面上火槍隊猛烈攻擊正面,實則關寧的騎兵部隊悄然迂迴至丹陽城側翼,準備發動突襲。
當夜,秦軍火槍隊在城外數百米處開始炮火轟擊,巨大的爆炸聲震撼丹陽城。項英雖早有準備,但這陣猛烈的火力壓制,仍然讓楚軍難以招架。與此同時,關寧的騎兵部隊快速穿越丹陽城外的山谷,成功切斷了楚軍的糧道。
“報!將軍,秦軍騎兵已繞道切斷我們的後援,城內糧草告急!”副將神色慌亂,衝進大帳。
項英眉頭緊皺,意識到局勢不妙:“秦軍竟然如此狡猾!我們必須在他們全面進攻前破局。”他立刻下令,準備突圍。
然而,關寧早已在城外設下埋伏。待到項英率軍突圍時,秦國的騎兵迅速衝殺而來,楚軍陷入重重包圍之中。
經過一夜血戰,楚軍元氣大傷,項英也被秦軍擊潰。丹陽城終於陷落,項英負傷撤退,楚軍士氣低落,失去了丹陽這個南方的重要防線。
李憲接到捷報,心中大悅,立即下令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