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垂下幽暗地平線的幽暗處,卻因黑雲壓島而未有變化,一樣的暮氣沉沉。
劉曉楓躺在地上,莫名的巨痛依舊在他的身體上發酵,歲宴的聲音在他的耳畔若即若離,漸漸聽不清了。
張夜宇躺在銀線編織的搖椅上瞟了一眼這邊的情況,隨後抬眼看了一眼天空,無聲嘆息。
之前的巨響是從另一片海岸發出,他已經能猜測到如今的狀況。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決定繼續等待。
劉曉楓的意識完全渙散,身體如墜深淵般冰冷。
當他再次醒來之時正被一團白焰包裹身處在一片生機盎然的峽谷內,幾隻雀鳥飛落枝頭,嘰嘰喳喳。
劉曉楓靜靜地看著天上白雲飄過,感受著拂面的微風,心出奇地平靜。
偶爾遠離塵世的喧囂,遠離那些沒有意義的打打殺殺,就這樣靜下來愜意地感受自然的美好,也是不錯的選擇。
他坐起身來,環顧四周的鳥語花香後就已清楚身處之地——內景。
不同於小說中所提及的“以時間與空間作為切入點,早就天道內顯的數術表現”,是真實反饋一個人“本源”的具象體現。
內景無法進行人為干涉,是經過各類考察後的“自然”造物。所以內景便成為了最能反饋一個人的存在,甚至衍生出了“解景”這樣的職業。
不過無論如何,他會出現在這裡,就說明自己還活著。
左右閒逛一番後,無論是五感還是六識無不在告知他這是真實的世界。
日月交疊,一晃便是五天光陰。
他並不著急脫離內景,就算出去自己也不能怎樣。索性就在此處隨遇而安。
他漫無目的地走了很遠的路,渴了就喝山泉水,餓了就採些野果充飢,累了困了就尋巨木而眠。
從最初的峽谷為,此刻已至萬丈山巔。
他想了很多,但大多都是些沒有意義的空想。他覺得就在這裡沉淪下去似乎也不錯,無爭無擾,無憂無慮。
但他真的可以就這樣一直流浪下去嗎?
若是在這種最孤獨無助的人出現在他的身邊就好了,無關對錯,為他指名前路。
“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呢?”他自嘲道,但內心已然渴望著。
下山的路有滿天銀河為伴,衣襟兜著星光隨風舞動,又隨少年的心事飄向遠方。
劉曉楓在想,內景中的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是否變相說明了他依然是那個曾經的少年呢?
這根本無從考究。
他就這樣一直走啊,走啊,走了很久的路。
一路上他踏遍了三山五嶽,看遍了五湖四海,那氣勢磅礴的美彷彿真實一般。但他知道,這些終究是虛幻的,但心境卻在潛移默化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那些令他糾結的事,現在也沒那麼重要了。
若單論實力而言,他無疑遠超同齡人,更何況他成為“類”也不過兩個月罷了。是他有些急功近利了,世界從未停止運轉,又怎會有人會等著他成長起來呢?
力量或許已經讓他迷失了方向,傲世群雄真的是他所求的嗎?
他,想再多看看這個世界。
又輾轉了幾日,尋訪了各類奇珍異果,眼界也就越發開闊,雖然他無法確定這些果子是否真實存在就是了。
晌午之後,他來到了一片美麗的桃園,而那盡頭水聲漣漣,他整理過隨身物品後隨聲尋去,那是一片銀色的江河,深邃而神秘。
正巧岸邊有扁舟停泊,他折取一截桃枝想象著自己是那不可一世的“劍仙”,肆意著揮動手中的“寶劍”,凌空躍起三步踏至扁舟之上。自認為很帥的收劍之後,操使著“源流”助動扁舟駛離岸邊。
他盤腿坐下,體會著近日所聞所感。
道家有云:緣起緣滅,大夢一場,若是相離如這孤雁南飛,相聚相離不過黃梁一夢,該放的就要放下,放不下如手埝黃沙,越抓越少。放下看似是放下別人,實則也是放下自己。人生在世過眼煙雲,懂的放下別人放下自己,放下自己不代表放棄自我,而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自我。
這是他在某本玄黃典籍上摘抄下的語錄,此刻他才真正讀懂其中寓意。
突然捲入又一場風波之中,甚至可能因此丟掉性命,這完全與他加入百物語的初衷所背離。可自己真的能做到自以為的漠然嗎?
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或許他早已知曉了答案,只不過是自己在裝糊塗罷了。
當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