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對抗中轉變為國家機構。三是透過殖民活動。
前兩個條件,中華部落在華曦穩中求發展的知道思想下,雖還未達到建立一個國家形態的客觀條件,但已是比其他還處於狩獵,還未進入刀耕火種生活的部族來說,已經是一個鮮明的對比了。眼下,葛天氏和聯盟部落的戰爭已經影響到了中華部落目前這一個發展戰略。只有透過殖民才能獲得快速建立國家的資本。
殖民的好處很多:一是擴大地城,解決土地問題,緩解部落人口壓力;二是刺激部落的商品生產和對外貿易發展;三是在貿易的刺激下,工商業奴隸主階層壯大,有利於公民集體穩定和部落的政治制度鞏固和完善,有利於平民與貴族兩個階層實力的平衡,有利於民主政治建立。更重要的是開闊了族人的眼界,從其他部落文明吸收先進文明成果,奠定了自己獨特文明的基礎,從而繁衍出更加輝煌成熟的文明。
目前部落的實力還不足以讓華曦走殖民這條瘋狂的道路。一不留神,很有可能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成果就毀於一旦。只有當根基牢固,或者是部落內的階級矛盾不斷爆發的時候,才可以走殖民之路。
眼前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以及在這場戰爭中謀取利益最大化。但無論計劃是如何策劃,首要的就是要有自保能力。
目前部落的人口在日常的交易以及三年的繁衍生息,人口的數量已經穩步邁進八千關口,距離一萬大關尚有二千左右。在不影響快速發展經濟的情況下,中華部落的軍事投入可謂是低之又低。
執行者被暫時編制在三百人名額。執行者平時主要職務相當於我們現代的警察和稅務人員的結合體,用以維持中華城內的治安和稅收。
負責三座城池守衛工作計程車兵在五百人左右。中華城300人;鐵壁由於距離中華城較近,因此華曦只派了50人的小隊在那駐守。倚靠城牆和弓箭,只要不是大批敵人進攻,熬到中華城的援軍到達不成問題。日落堡由於掌控著這方圓百里地面上大小部落的食鹽供應,華曦特地派了僅次於中華城的人員守備150人去駐防。
日落堡除了駐防的150名士兵外,還駐紮著5支20騎兵編制的小隊,專門用於保護海鹽運輸之用。
按照目前9:80的人員比例來看,差不多就是說9個族人養活一個士兵的比例。這種編制設定對部落的日常運作影響極小,這也是為何中華部落的發展會如此迅速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但目前情況有變,必須進行必要的慎重的整軍備戰狀態,加強部落的作戰人數編制。之前的人數編制只能讓中華人在依靠城牆、護城河等防禦工事,利用強弓勁弩打退來犯敵人。但要有所作為卻力量不足。
經過華曦與長老、祭司們半個月的核對部落各項工作以及土坎不斷傳送回來的情報進行詳細的分析演練後,中華部落的高層作出了擴充軍備,人員的重大決策。
以往,部落的銅器基本都被用在日常生產上面,戰士的武器大多都是長矛和弓箭,至於盔甲那就根本等於零。
眼下隨著南面戰事的愈演愈烈,聯盟的戰事也每況愈下,不止多次派使者前來希望中華部落能夠派出戰士加入抵禦葛天氏入侵的反抗戰爭中去。華曦自然不會做這個冤大頭,但也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聯盟被葛天氏擊垮。要不然自己的下場很清楚,那就是葛天氏擊敗聯盟後,坐擁三十幾個部落的一切資源,實力更加膨脹。下一個用腳趾頭都能想到,自然就是拿自己這頭大肥羊來開刀。
華曦自然不會自信心膨脹到盲目以為,單靠這五米高城牆和弓箭就可以抵禦對方的進攻。據土坎最近回傳的情報裡說,葛天氏似乎也擁有製造弓箭的能力,並且配備了不少參戰的人員。如此看來,聯盟近期節節敗退的原因自然顯而易見了。
華曦先一面委婉推辭了現在出兵幫助聯盟的請求,只答應在日常的物品交換中適當將中華部落的物品價值下調5…15%的幅度;另一方面也開始加快自己部落的軍事力量。
情況緊急,華曦將部落的戰爭機器快速運轉起來。戰鬥編制人員的數量除了駐防各城的守備力量外,華曦增加了五百個戰鬥名額編制。五百名額裡,騎兵一百名,步兵四百,全員配備弓箭和首批的青銅武器。當然盔甲是沒有的了,盔甲的製造不僅僅是所需的礦石量很大,而且製造工藝也繁瑣。好鐵用在刀刃上的道理華曦還是知道的,將珍貴的青銅用在武器上才是目前最高效的方法。
加強了騎兵巡邏的範圍和數量,由原來的一騎每天巡邏五十里縱深區域,上升到雙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