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臺周沿今春生髮的青草和去歲黃去的枯草揉雜一起,遠看去斑駁陸離,近看倒崢嶸茂密,彷彿在各自陳示多少代以來的蒼桑春秋。也許因這廟祠帶著一般冷峻蒼涼之氣,古校場南邊都是熱火喧鬧的市廈,到北邊卻是又一種格調。一攤一攤的蘆棚都是帶字號的茶館,彈弦子說書的、說相聲演川調道情的、測字打卦、吞劍噴火、打莽式、踢鍾幡的,東一片西一片橫在將臺前面。留連之間,這邊唱那邊說,令人耳不暇聞。忽然,西北上一片聲鼓掌喝彩,傅恆張眼瞭望,燈火闌珊處圍了好大一片場子,場中間蹄鈴悅耳,一匹馬繞場賓士,馬上一個女子單足踏背雙臂翼張,走馬燈般在場裡旋轉——原來是一夥走江湖賣藝的正耍馬戲。傅恆笑著向身後幾個人招招手道:“瞧瞧去!”金輝幾個正往一個茶棚走,聽見了忙重身過來。
圈裡的馬還在繞場疾馳,此時走近看得真切,是一老兩少三個蒙古裝束的男子看護場子。旁邊架子上掛著馬刀弓箭長矛套繩等類物什。繞場一圈灰線,界定圍觀人眾,挨近圈子的人都盤膝坐觀,三尺寬的馬道內圈在地下釘著胳臂粗的木樁,頂端離地不足二尺,卻不知做甚麼使的。再看那馬上姑娘,也是蒙古裝束,牛皮馬靴水紅滾黑邊袍子,在馬上時而倒立劈叉,時而鷂子翻身,單手支鞍平身旋轉……竟比尋常賣雜耍的平地獻藝還顯得穩當。人們都看得呆了。那女子正在馬上金雞獨立,突然一個失手,倒栽蔥跌落直下,本來就手心捏得滿把是汗的觀眾不禁“啊”的一聲驚呼!傅恆的心也不由猛地一緊,不及出聲,驚悸間只見女子右足蹬鐙,左足勾鞍,一手抓鬃,一手順架扯過架上弓箭,竟是鐙裡藏身,挽弓搭箭,也難以看清她甚麼手法,只那箭一技枝倏然射出,繞場三週,十幾根樁子頂端已是各釘上了一技!
“好!好!好!”
看演馬的人起先驚愣了,驚傻了,此時才回過神來,立即便是一陣轟然喝彩。銅哥兒制錢雨點般飛扔到場中。傅恆金輝都是常在校場巡閱點校觀摩比武的人,箭是這樣射法已是聞所未聞;這樣的準頭——周匝是擠擁不堪的人,無論哪一箭略有閃失得了?——又是暗夜燈下飛馬射出,如此驚人的膽量藝業真個匪夷所思,不禁也心下駭然。金輝湊在傅恆耳邊問道:“別是幻術,變戲法吧?”
“斷然不是!這是真本領硬功夫。”傅恆看那女子滾鞍下馬謝場子,一老兩少任由人們歡呼鼓掌,也沒有抱拳遜謝那一套,便默默搭架子扯繩,要演繩技。倏然間,二十年前在石家莊看繩技,看娟娟月下舞劍的一段往事湧上心頭,那燈下草書舞劍詩,那駝駝峰上的桃林陣陣繽紛落紅……已經去得那樣久遠,只剩了一抹淡紅的記憶,此刻又一下子拉得極近,他的臉色變得蒼白起來……再看那女子,不過十六七歲年紀,已經脫掉了罩在外邊的袍子,長褲短褂都是銀紅色,腰束一條蔥綠絲帶,纖纖婷婷,婉然又是一個娟娟,只是膚色略深一點,兩條細眉眉尖稍稍挑起,帶了蒙古姑娘特有的一份野獷之氣。因湊進場子,端詳著正用手指理順頭髮的女子,用蒙語問道:“姑娘,你很有本領,也很美麗。是那個草原上飛來的天鵝?科爾沁、呼倫貝爾、溫都爾還是尼布林?”
那姑娘沒有料到這個地方還有人會說蒙語,用疑惑的目光上下打量一下傅恆,眼中放出喜悅的光,深深向傅恆一躬行禮:“我們來自遙遠的車臣——請問大叔,您是哪個王爺的部屬?這麼大的天空,您怎麼也飛到了這裡?”傅恆拈鬚含笑,說道:“我是滿州人,家母和祖母都是從漠北蒙古飛來博格達汗身邊的——我叫傅恆,人們都叫我老恆,來此作茶葉生意。”
“真太好了!想不到在這裡能遇到蒙古人的親人!”她喜歡得拍掌一跳,說道:“老恆!——我叫欽巴莎瑪①——阿爸,阿爸!這裡有我們的親人!”那老人早已聽見,核桃殼一樣滿是皺紋的臉綻著笑容過來,雙手一攤呵腰行禮,說道:“朋友,在這裡見到親人真是高興!——我叫欽巴卓索!”
①欽巴莎瑪:蒙語“燕子”的意思。
“老恆。”傅恆再次自我紹介,笑著回禮,“用漢人的話說,這叫他鄉遇故知。車臣到這裡萬里之遙,你們不容易。”
“是的朋友一一很難。”
“路過了喀爾喀?”
“還有阿爾泰山”
“那麼——回部,霍集佔部也是走過來的?”
“當然,不過我們都有馬。”
傅恆還要問。車臣舉國大遷徒,已安置在尼布林之南的大草原上,為甚麼他們單獨飄零至此,但場上觀眾見繩架搭好,已等得不耐煩,嘩嘩地拍掌鼓譟